小筱说育儿|汽车胎压调整标准有两种:随停随充的压力标准应当略低

【小筱说育儿|汽车胎压调整标准有两种:随停随充的压力标准应当略低】
小筱说育儿|汽车胎压调整标准有两种:随停随充的压力标准应当略低
文章图片
小筱说育儿|汽车胎压调整标准有两种:随停随充的压力标准应当略低
文章图片
小筱说育儿|汽车胎压调整标准有两种:随停随充的压力标准应当略低

解析基础:
冷态压力
热态压力
很多专家讲解过轮胎的季节性胎压调整标准 , 但似乎都忽略了对冷热态与充气节点的问题;这会一定程度的影响轮胎的压力波动范围 , 而且对于胎噪、磨损与行驶安全性的问题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 所以关于胎压的调整需要形成全新的概念 , 足够专业胎压补充方式应当是“-0.2~0.3bar” 。


冷热态·概念
知识点:汽车行驶的基础是车轮在地面上滚动 , 也就是所谓的「滚动摩擦」;发动机通过传动系统将动力输出到车轮 , 以车轮作为媒介输出转矩 。 此时车轮粗略的看起来是没有什么形态变化的 , 而实际确实整体结构在轻微的变化 。 因为摩擦的基础是车轮与地面的相互作用 , 合成橡胶胎冠的表面分子在于路面表层分子不断的碰撞;在撞击过程中不仅会有磨损的损耗(胎冠缓慢变薄) , 同时还会产生热能 。 说白了就是轮胎在运行中会产生高温 , 那么温度会有多高呢?

温度标准:短途通勤约40~80℃
长途通勤约80-120℃
是不是远远超出想象了呢?轮胎的温度会非常高 , 这也是不建议长时间高速驾车的原因;因为高温会加强空气分子的运动强度 , 或者理解为扩大分子间隙 , 也就是让轮胎的气压升高 。 实测在冬季零度以下的路面连续驾驶 , 2/3小时区间内即可让胎压升高0.5bar左右 。
重点:热态压力正是指行驶超过两公里 , 以及停车没有超过三小时的胎压标准!(反之为冷态压力)车辆在静态时的轮胎橡胶散热速度是很慢的 , 行驶中依靠气流(风冷)散热才能有效降温 。 而真实场景中的汽车充气显然不会等待这么长的时间 , 那么胎压应当如何补充与调整呢?

【适当降低】是正确方式:行驶后将将停车的汽车压力会偏高 , 标准会在0.1-0.5bar区间浮动;那么正常的冷态压力其实并不是很低 , 比如行驶后的标准为2.0 , 实际可能是“1.5-1.9” 。 轮胎充气时能做到询问司机行驶了多少公里的工人怕是会很少 , 而且也会让司机有些疑惑;于是只能按照预估值进行调整 , 比如建议数值为「2.3/2.5」 , 看起来是短途驾驶的汽车就要补充到2.3 , 因为冷车后会回到2.1;而长途驾驶的汽车就要补充到2.5 , 因为胎压因温度升高的程度更大 , 计算合理差值则能够达到标准冷态压力了 。 (只有冷态压力标注值的车辆计算方式相当 , 适当降低是基于实际胎压与温度的预估)




季节更迭·胎压调整标准
以冷态压力为参考:
冬季胎压略微升高
夏季胎压略微降低
原因应当无需赘述 , 简而言之为夏季路面温度本就很高 , 标准可以在60-95℃之间波动;轮胎压力本就会比较高 , 在长途行驶中升高的程度会更大 。 所以胎压要适当降低0.1~0.2 , 否则轮胎如果有老化开裂的问题 , 行驶中的爆胎风险是会大幅提升的 。 不过主要在城市道路短途通勤的车辆不用刻意调整 , 按照冷态标准充气就行 。
这里有一点需要说明:如果胎压过低的话 , 轮胎在行驶中也很容易爆胎;因为轮胎与地面接触时会被压变形 , 转速过快则在旋转一圈的过程中无法恢复圆形 , 结果则是继续碾压变形的位置 , 该位置的橡胶结构会被破坏且温度会过度升高 , 损坏的系数也会大幅提升 , 这叫做驻波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