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清语语言矫正|听力障碍儿童的语言训练,原来要从这里开始


杨清语语言矫正|听力障碍儿童的语言训练,原来要从这里开始
文章图片
杨清语语言矫正|听力障碍儿童的语言训练,原来要从这里开始
文章图片

萱萱妈妈的眼泪打湿了写着“双耳中高频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报告单 , 她接过了医生递过去的纸巾却并没有擦拭眼泪 , 而是紧紧攥在了手里 。 过了一会儿 , 妈妈抬起头说:“医生 , 谢谢了 , 我会带孩子配合治疗 。 ”

萱萱才两岁啊 , 谁知道一场突如其来的急性细菌性腮腺炎让孩子的耳朵也感染了 。 刚开始的时候 , 孩子总是抓自己的耳朵 , 跟妈妈说耳朵不舒服 。 没过两天 , 孩子高烧不断 , 医院的检查结果才显示孩子已经罹患听力障碍了 。
妈妈在看到诊断报告后 , 心情无比沉重 , 仿佛孩子的未来被判了死刑一样 。 就在妈妈不知所措之时 , 医生说:“你也不用太担心 , 孩子戴上助听器后照样可以听见声音 , 可语言能力的发展会受到很大影响 , 带孩子去做语言训练吧 。 ”妈妈听罢只能点点头 。
没办法 , 一家三口在八月份的时候来到我们杭州中心 。 在进行一系列测试和了解后 , 矫正师给孩子制定了一套专属于她的语言矫正计划:由语言理解入手 , 积累丰富的有声词汇 , 最后发展聋儿的有声语言 。
听障语言矫正最重要的是语言理解和声音分辨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 听觉是非常重要的 。 通常 , 听力正常的人生活在语言环境中 , 随时随地都在接收信息 , 知晓周围发生的事情 , 这就是学习抽象概念和具象事物的过程 。 可一旦产生听力障碍 , 这个学习路径就被切断了 。
语言信息接收通道一旦断裂 , 孩子就无法将眼中所看到的具象事物和抽象的语言词汇联系在一起 , 其语言理解能力自然就会落后 。 另外 , 敏感的听觉可以分辨相近发音的区别 , 而听障儿童则没有这种能力 。 所以 , 语言训练要从这两点出发 。
1.语言理解是第一步
聋儿理解性语言掌握的多少、理解的程度如何 , 直接关系到他的表达能力 。 训练语言理解能力和声音分辨能力紧密相关 , 目的就是建立事物和语言之间的特定联系 , 让孩子明白他所说的词汇所表达的意义 。
2.词汇量的积累
词汇是构成复杂句子的基本要素 , 听障儿童只有积累到足够量的词汇 , 才能实现语言运用自如的目的 。 在训练过程中 , 家长可以先从简单的叠词教起 , 并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碎片化时间 , 带孩子身体力行 , 让他亲自用感觉器官认识各种事物 。
3.句子的扩展
语言矫正的一大目的就是让患儿可以整句整段地输出 , 由词到句、由简单句子到复杂句式的扩展 , 是提高听障儿童语言水平的重要方法 。 语言扩展非常困难 , 我们可以先让孩子学会复述简单的句子、小故事 , 而后再培养孩子主动描述有逻辑性情节的能力 。
早发现、早干预 可改变聋儿命运显著的双侧听力损失是最常见的出生缺陷 , 每1000名新生儿中至少有2-3例 。 听力障碍如不能及时被发现 , 不但会影响孩子的认知功能、语言能力、社交能力、心理健康和生活能力 , 甚至还会成为沉重的社会负担 。
因此 , 我国从2009年开始 , 便在国内全面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 。 有确切证据表明 , 家长或医生一般在孩子开始学习语言后 , 才能察觉到孩子的听力障碍 , 而新生儿听力筛查不是单靠临床体征识别听力损失 , 它可以在孩子出生后3个月内就检测出听力障碍 。
正是依靠听力筛查 , 先天性听力障碍的确诊时间从原来的24-30月龄提前到了2-3月龄 。 然而 , 因为后天疾病、外伤、用耳不当等原因导致的听力障碍 , 依然是目前医学界关注的焦点 , 毕竟儿童听障的发现人是家长 , 而普通家长并没有专业的医学底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