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妈悟语|剖析李云迪成长经历,发现父母教育有部分缺失,家有男孩引以为戒( 二 )


张小鲁说 , “我把陪儿子练琴当成了自己的事业 , 自己的追求” 。 后来 , 张小鲁都成了能带课的钢琴专业人士 , 足见他是如何用心陪伴 。


李玫瑾教授在《幽微的人性》中提到 , 给孩子挣钱的时间不如自己陪伴孩子的时间 , 给孩子存钱的努力不如教孩子做人做事的努力 , 找奶妈带孩子不如自己辛苦带孩子 。
孩子在幼年时期 , 最需要父母的关爱 , 有了父母最亲密的陪伴 , 孩子就有了安全感 , 就感觉自己在家里是重要的 , 是有价值的 , 才有很好的自我肯定 , 将来才有成事的勇气 。

让孩子学会勤奋和坚持
功成名就的背后 , 都有一段奋斗的血泪史 , 李云迪也不例外 。 学钢琴非常辛苦 , 母亲要求他不能懈怠 。
去少年宫学琴时 , 8点上课 , 要6点出发 , 他们能坚持 。 晚上7点开始练琴 , 一直练到10点 , 也要养成习惯 , 不能因为有特殊事情而懈怠 。 在入学考试前 , 每天都要练习11个小时 。
“勤能补拙” , “只要功夫深 , 铁杵磨成针 , ”“持之以恒” , 这是自古传下来的优良品质 。 一个人如果能克服困难 , 在自己擅长的方向勤奋坚持下去 , 没有不成功的道理 。
只有家长能坚持 , 孩子才能坚持 。 因为孩子是有惰性的 , 需要父母的及时督促 。 天长日久 , 养成习惯 , 才不会觉得特别辛苦 。
注重孩子的人格培养
张小鲁说 , “只有成为人格上的大师 , 才可能真正成为钢琴上的大师 。 ”
她让李云迪懂得感恩:不能忘记帮助过自己的人 , 要给他们手写贺卡 , 一写就是两天 。
让孩子戒骄戒躁:不能成了明星就开始飘 , 要尊老爱幼 , 比如不仅要扛自己的行李 , 还要帮爸爸扛 。

心理学家阿德勒也提到 , 传授知识之外的教育至关重要 , 就是发展孩子的人格 , 对人格进行培养和训练 。 苏格拉底说:“人有了人格的尊严 , 必不甘堕落为禽兽 , 而品德也必自然提高 。 ”
“先做人 , 后做事” , 只有孩子的为人得到认可 , 才能赢得尊重 , 为才华施展增加一份筹码 。
李云迪的行为 , 和父母教育有部分缺失有关联母亲非常看重人格培养 , 李云迪却做了违法的事情 , 违背公序良俗 , 道德品质令人怀疑 , 实在尴尬 。
从李云迪的童年经历来看 , 事业上虽然一帆风顺 , 但是并不是很快乐 , 看上去有种忧郁气质 。 分析来看 , 和父母教育的部分缺失有关 , 大概源于下面几点:
母亲对他要求非常严格:
李云迪弹琴出现错音 , 母亲会用毛衣针打手指 。 即使花很多时间练习到让母亲满意 , 也只能获得“可以啦”的评价 , 很少得到称赞 。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类本性上最深的企图之一是期望被赞美、钦佩、尊重 。 ”
被经常赞美的孩子 , 内心更有力量 。 孩子渴望得到别人的赞美 , 尤其是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父母的赞美 。 如果得不到赞美 , 孩子认为自己是无能的 , 没有成就感 。
自己的事情不能做主:
父母给他规划好了未来方向 , 贴身陪伴 , 导致他没有太多自由时间 , 很多事情身不由己 。 比如:青春期时 , 有喜欢的女孩 , 但是没时间谈恋爱 。 20多岁时 , 曾公开第一个女友 , 但是爸爸认为女孩太物质 , 恋情结束 。
心理学认为:在成长的过程中 , 当需求被拒绝或者无法被满足时 , 会有大量不愉快的体验 , 这伴随大量的自我消耗 , 为了减少消耗、适应环境 , 就产生了压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