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末期晋灭东吴时 孙皓为什么不逃往夷洲?

三国末期晋灭东吴时,孙皓为什么不逃往夷洲?,蜀川号带你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
三国末期晋灭东吴时,孙皓为什么不逃往夷洲?
这情况其实就和当初刘禅为什么不逃往南中,等候时机东山再起一样 。
夷州也就是如今的台湾,孙权时期和大陆第一次接触,可那时候的夷州可不能和现在的宝岛台湾相比 。

三国末期晋灭东吴时 孙皓为什么不逃往夷洲?

文章插图
三国时期的夷州属于蛮荒,未开化之地
正如当初谯周阻止刘禅前往南中一样,“未王化之地,又经常叛乱,虽地处偏远,有地利之险,却经济落后,人心不服,曹魏大军一旦南下,迟早会再次被灭” 。
而夷州虽然四面环海,可始终也是一块经济落后、蛮夷四散的飞地 。有着四州四十三郡,近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的疆域,又占据了长江天险的吴国,却依旧抵挡不住晋国的大军东征 。孙皓又凭什么认为靠着一块不足五万平方公里、没钱没兵源的夷州飞地,就能延续东吴的国祚呢?
何况晋军能跨越长江,难道还会怕一个小小的台湾海峡吗?当年楚霸王项羽也是只要一登船就能回江东重整兵力的,那他为什么不回呢?不就是因为即使过江东也只能苟延一时,等到刘邦大军渡过乌江之后,还是免不得兵败被杀的结局,所以项羽才会选择有尊严的死去 。
【三国末期晋灭东吴时 孙皓为什么不逃往夷洲?】
三国末期晋灭东吴时 孙皓为什么不逃往夷洲?

文章插图

东吴名义上管辖夷州,实际上两方的仇怨极深
孙权当年派将军卫温、诸葛直去探索夷州,结果却和当地土著发生了冲突,双方发生了战斗 。卫温带去的一万军队折七损八,最后只俘获了数千夷州人回国 。所以东吴名义上是以武力解决了夷州,但实际上却一直没正式开发过夷州 。
据吴国太守沈莹的说法,在东吴末期,夷州还是“各号为王,分划土地,人民各自别异 。舅姑子父,男女卧息共一大床 。交会之时,各不相避”的野蛮人形象 。夷州虽然名义上归属东吴,事实上夷州本土人士从来不承认东吴,东吴也很少管他们的生活 。像这样一个独立王国,要是孙皓朝廷浩浩荡荡地迁移过去,那能不能登上岸还是个大问题呢!
何况孙皓也不是傻子,迁居后夷州最大的困难就是与内地的交易 。夷州人虽然自给自足,但也有不少和内地有过生意钱粮的往来 。要是晋朝一怒之下,直接迁移福建一带的居民,像康熙朝时期的“迁海令”一样,用“困岛战术”的话,那孙皓也不用等司马炎来攻打了,自己就得先崩溃 。
三国末期晋灭东吴时 孙皓为什么不逃往夷洲?

文章插图

本文作者/狐史首丘:主写三国,次写明清,其余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
帝国末日,去哪都是亡国奴,另一方面,自己的国家被自己的胡作非为搞成乱摊子,没人会为自己卖命,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自己主动把脖子伸过去,听命于人,投降后有获新生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