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阿里巴巴要做阿里云呢?( 五 )


但马老师肯定有马老师的道理 。阿里金融的同事们只能硬着头皮跟阿里云的朋友们握握手 。
“牧羊犬”是阿里金融的第一个产品,简单来说就是给淘宝商家贷款的项目 。吐槽王王国涛回忆:“当时阿里云一边搭建飞天平台,我们就一边在飞天上面开发牧羊犬应用 。这就像是开发商一边在造房子,我们一边在室内装修铺地板 。”
飞天果然不负众望 。
数据传输问题、计算稳定性问题、处理速度问题一样都不少,翻版篆版梅花版的错误层出不穷,各种 Bug 形式翻新,永不重复,这叫一个皮 。。。
阿里金融的工程师必须24小时盯着系统,才能防止酿成大错 。当时情况危急到了什么程度呢?一位奶爸工程师为了值夜班盯系统,把自己小孩的哭声设成了闹铃 。因为只有听到这个声音,他才能在无论多困的情况下从床上弹起来 。。。
这段时间,提到阿里云,阿里金融的程序员们都是“眼睛干干的,有种想哭的心情” 。他们的经典吐槽大概是这样:人家的是云计算,我们家的是“人肉云计算”;人家的是“分布式计算”,我们家的是“分步试计算” 。。。
作为合作伙伴,林晨曦每天的表情都有点儿尴尬,出则满脸堆笑地帮阿里金融排除 Bug,入则愁容满面地和同事们一起修改代码 。
眼看就要过春节了,两个项目都快撑不住了 。
被“猪队友”坑得够呛的胡晓明气鼓鼓地带着核心骨干跑到王坚办公室门口“讨说法” 。胡晓明这个人,是出了名的“只要认定的事情就一定要办成”,大有在王坚办公室打地铺静坐的架势 。王坚无奈,派出所有的技术工程师,驻扎在阿里金融的现场加班开发,只为了“让兄弟团队能过个好年” 。
好不容易捱过了 2009 年,春节过后,阿里云发布了一次大版本升级 。升级完成的一瞬间,空气突然安静了:
飞天系统稳定得不像阿里云的作品 。。。
阿里金融从一口口呛水的状态,一下子冲出海面 。
巨大的计算力让阿里金融实现了“秒级”放贷 。这种技术进步让“小额多次放贷”成为了可能,这就让阿里金融几乎等于开挂,不良贷款率大大低于传统金融机构 。也正是因为阿里云“高效低价”的加持,单账户每年的 IT 成本可以控制在1元以内 。
阿里金融,成为了后来的网商银行 。他们就这样无意间成为了中国第一个上云的银行 。
胡晓明内心OS:
宝宝心里苦,
但宝宝要笑 T_T...
(6)“骗子”王坚
解决了稳定性,阿里云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总算可以暂时喘口气 。
这些成绩,也已经成功引起了其他公司的注意 。于是 2010 年,在阿里巴巴出发两年后,很多大公司纷纷着手研究自己的云计算技术 。
但所有人都没想到,有一只巨大的怪兽正在必经之路上静静等待着 。
这只怪兽名为“5K” 。
你还记得“云梯1”和“云梯2”两个项目吗?此时,终于轮到他们唱主角了 。
两座云梯,就像“争夺家产”的两兄弟,规则很明确:
1、要想成功肩负起阿里巴巴的底层计算系统,就必须有能力独自调度 5000 台服务器 。
2、两兄弟谁先跑到 5000 这根线,就“赢者通吃”,继承家业 。
而 5000 这个目标,就写为 5K 。
目标就摆在这,但无论是“云梯1”还是“云梯2”,都死活达不到这个指标 。
李超是飞天伏羲调度系统的研发工程师 。他用苦逼来形容自己的2010 到 2012 。当时他带着同事们没日没夜地加班,收获的就是一个接一个的系统错误 。
就这样,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 。
王坚是一个性情温和的人,但是那段时间,他几乎天天跟团队拍桌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