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金石录后序 金石录后序原文及翻译注释( 三 )


至靖康丙午岁,侯守淄川,闻金寇犯京师,四顾茫然,盈箱溢箧,且恋恋,且怅怅,知其必不为己物矣 。建炎丁未春三月,奔太夫人丧南来 。既长物不能尽载,乃先去书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画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无款识者,后又去书之监本者,画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 。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 。至东海,连舻渡淮,又渡江,至建康 。青州故第,尚锁书册什物,用屋十余间,冀望来春再备船载之 。十二月,金人陷青州,凡所谓十余屋者,已皆为煨烬矣 。到了钦宗靖康元年,明诚做了淄州知州,听说金军进犯京师汴梁,一时间很茫然,满箱满笼的书籍,即恋恋不舍,又怅惘不已,心知这些东西必将不为己有了 。高宗建炎元年三月间,我的婆婆太夫人郭氏死于建康,明诚到南边奔丧 。所有的物品不能全部载去,便先把书籍中重而且大的印本去掉,又把藏画中重复的几幅去掉,再把古器中没有款识的去掉 。后来又去掉书籍中的国子监刻本、画卷中的平平之作及古器中又重又大的几件 。经多次削减,还装了十五车书籍 。到了海州,雇了好几艘船渡过淮河,又渡过长江,到达建康 。这时青州老家,还锁着书册什物,占用了十多间房屋,希望来春再备船把它装走 。到了十二月,金兵攻下青州,这十几屋东西,一下子化为灰烬了 。靖康丙午岁:宋钦宗靖康元年(年) 。淄川:即淄州,今山东淄博 。箧([qiè]音切):小箱子 。建炎丁未:宋高宗建炎元年(年) 。太夫人:指赵明诚之母 。长([zhǎng]音障)物:多余之物 。监本:国子监刻印的版本 。东海:即海州,今江苏连云港一带 。青州:今山东青州 。煨([wēi]音威)烬:灰烬 。煨,热灰 。
建炎戊申秋九月,侯起复知建康府 。已酉春三月罢,具舟上芜湖,入姑孰,将卜居赣水上 。夏五月,至池阳 。被旨知湖州,过阙上殿 。遂驻家池阳,独赴召 。六月十三日,始负担,舍舟坐岸上,葛衣岸巾,精神如虎,目光烂烂射人,望舟中告别 。余意甚恶,呼曰:“如传闻城中缓急,奈何?”戟手遥应曰:“从众 。必不得已,先弃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 。”遂驰马去 。途中奔驰,冒大暑,感疾 。至行在,病痁 。七月末,书报卧病 。余惊怛,念侯性素急,奈何 。病痁或热,必服寒药,疾可忧 。遂解舟下,一日夜行三百里 。比至,果大服柴胡、黄芩药,疟且痢,病危在膏盲 。余悲泣,仓皇不忍问后事 。八月十八日,遂不起 。取笔作诗,绝笔而终,殊无分香卖履之意 。高宗建炎二年秋九月,明诚夺情被任命为建康府知府,三年春三月罢官,搭船上芜湖 。到了当涂,打算在赣江一带找个住处 。夏五月,到贵池,皇帝有旨任命他为湖州知州,需上殿朝见 。于是我们把家暂时安置在贵池,他一人奉旨入朝 。六月十三日,开始挑起行李,舍舟登岸 。他穿着一身夏布衣服,翻起覆在前额的头巾,坐在岸上,精神如虎,明亮的目光直向人射来,向船上告别 。此刻我的情绪很不好,大喊道:“假如听说城里局势紧急,怎么办呀?”他伸出两个手指,远远地答应道:“跟随众人吧 。实在万不得已,先丢掉包裹箱笼,再丢掉衣服被褥,再丢掉书册卷轴,再丢掉古董,只是那些宗庙祭器和礼乐之器,必须抱着背着,与自身共存亡,别忘了!”说罢策马而去 。一路上不停地奔驰,冒着炎暑,感染成疾 。到达皇帝驻跸的建康,患了疟疾 。七月底,有信到家,说是病倒了 。我又惊又怕,想到明诚向来性子很急,无奈生了疟疾,有时发烧起来,他一定会服凉药,病就令人担忧了 。于是我乘船东下,一昼夜赶了三百里 。到达以后,方知他果然服了大量的柴胡、黄芩等凉药,疟疾加上痢疾,病入膏肓,危在旦夕 。我不禁悲伤地流泪,不忍心问及后事 。八月十八日,他便不再起来,取笔做诗,绝笔而终,此外更没有“分香卖屦”之类的遗嘱 。建炎戊申:建炎二年((年) 。起复:居丧未满期而被任用 。己酉:建炎三年((年) 。芜湖:今安徽芜湖 。:姑孰:今安徽当涂 。赣水:即赣江 。池阳:今安徽贵池 。湖州:今浙江吴兴一带 。过阙上殿:指朝见皇帝 。葛衣岸巾:穿葛布衣,戴露额头巾 。目光烂烂射人:《世说新语·容止》“裴令公目王安丰:目烂烂如岩下电 。”形容目光富于神采 。意甚恶:情绪很不好 。缓急:偏义复词,指危急 。戟手:举手屈肘如戟状 。宗器:宗庙所用的祭、乐器 。这里指最为贵重之物 。行在:皇帝出外居留之所 。这里指建康 。痁([shān]音山):疟疾 。柴胡、黄芩([qín]音勤):两味退热的中药 。膏肓([gāo] [huāng]):《左传·成公十年》:“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分香卖屦([jù]音句):指就家事留遗嘱 。曹操《遗令》:“余香可分与诸夫人,不命祭 。诸舍中无所为,学作履组卖也 。”屦,麻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