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 。 与情绪脑投入过去的记忆不同 , 大脑皮层通过分离的图景来思考 。
大脑皮层的前额叶赋予了孩子一种能力 , 让你在参与某项活动前能先在头脑中排练 。 也就是说 , 发展为理智脑的孩子 , 在发泄自己的情绪之前 , 会在脑海中思考 。 会思考自己行为的孩子 , 会拥有控制情绪的能力 。
文章图片
对待孩子的哭闹 , 父母经常用错误的方式
每一个孩子的认知程度都是不同的 , 有些孩子的大脑很快就发育到了理智脑 , 而有些孩子的大脑却一直停留在本能脑 , 这与孩子的生长环境 , 以及接触的事物有关 。
那么 , 在现实生活中 , 父母一般是以怎么的方式来解决孩子的问题的呢?
讲大道理
面对孩子哭闹不止的行为 , 第一类父母采用的是"讲大道理"的做法 。 这一类父母比较有耐心 , 他们希望能够将自己的人生经验全部都传授给孩子 , 让孩子少走一些弯路 。
然而 , 当孩子的大脑处于情感占优的情况下 , 孩子根本就听不进父母的淳淳教导 , 相反还会觉得父母啰嗦 。 可是 , 一般父母都选错了教育孩子的时段 。 这时 , 父母的耐心和人生经验也就发挥不出作用了 。
文章图片
直接打压
这一类父母选择的是直接打压孩子 , 这是一种强硬的行为 , 也是父母没有耐心的表现 。
采用这种方式 , 一般情况下 , 孩子都能够安静下来 。 这是因为孩子迫于父母的严威 , 不得已安静下来 。 虽然孩子安静下来了 , 但是父母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反而孩拉远了亲子之间的距离 。
放置不理
相信父母一定还看过这样的一幕场景:一对亲子在公众场所产生了矛盾 , 父母走在孩子的前面 , 而孩子哭着跟在父母身后 。 这一类父母采用的就是"放置不理"的方式 。
一方面 , 父母不希望骄纵孩子 , 另外一方面 , 这也是父母没有耐心、冷漠的表现 。 当孩子哭闹不止的时候 , 父母将孩子放在一旁 , 让孩子自行冷静自己的情绪 , 父母刻意忽略了孩子的情绪 。
在这种情况下 , 孩子会觉得父母不爱自己 , 不关注自己 , 孩子的心里也可能会和父母产生隔离 。
文章图片
父母要运用正确的方式解决问题
当孩子在公众场所哭闹不止的时候 , 父母应该联系到孩子的脑部发展 , 最终要教会孩子学会用理智脑控制自己的情绪 。
建立情绪冷却机制 , 不要以情绪压制情绪
在孩子面前 , 父母应该保持一副冷静的模样 , 让孩子看到父母冷静理智、能够很好地控制自身的情绪的模样 , 而不是让孩子看到父母情绪失控的一面 。 如果父母也情绪失控 , 那么父母和孩子又有什么区别呢?
父母可以平视孩子 , 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严肃和认真 。 在冷静的过程 , 父母应该想一想 , 孩子为什么会情绪失控 , 如何让孩子冷静下来等等问题 。 孩子也能趁这个冷静的瞬间平复一下自己的情绪 。
接纳孩子的情绪
其次 , 父母还要学会接纳孩子的情绪 。 考虑到孩子脑部的发展 , 孩子也会有控制不住自己情绪的时候 。 这个时候 , 父母要学着去接受孩子的情绪 。 很多父母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 , 就直接打压孩子 , 或者是冷落孩子 , 这其实是一种不接受孩子情绪的表现 。
如果父母能够接纳孩子的情绪 , 那么父母就会对孩子表现地有耐心一些 。 再加上父母冷静的表现 , 孩子多多少少也能意识到自己的情绪是不太正确的 。 最关键的是 , 孩子能够感受到自己是被父母关心的 , 父母是爱自己的 , 而不是在自己发脾气的时候 , 远离自己 。
- 孩子“阅读能力差”?试试这个“速读法”,让孩子也能一目十行!
- 父母对孩子“性格”影响有多大?这5个关键时刻你做好榜样了吗
- 如何引导孩子建立良好的“社交”?首先要培养孩子的“边界意识”
- 孩子总问为什么?不要直说答案,教会孩子“思考方法论”才是关键
- 孩子总是犯错?比起喋喋不休的“说教”,“沉默教育”的效果更好
- 教育孩子不能“非黑即白”,允许有“灰色空间”,教育会更有弹性
- “我的孩子是天才”,别不相信,“自我实现预言”的魔法你要知道
- “中国式谦虚”正在毁掉孩子的自信与格局,聪明家长会把握4个度
- 孩子打游戏专注,学习就走神?是“注意力品质”出问题,要重视
- 孩子哭闹别大声训斥,无效且伤害大,有效管教要用KICK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