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纯属原创 , 版权归本作者所有 , 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
好友小莉最近在我们的高中同学的社交圈里特别"火" 。
主要是因为她对自己孩子"无所不夸"的教育 。 小莉的孩子五岁了 , 还在上幼儿园 。
"哇宝宝你真棒 , 都可以自己起床穿衣服了 , 再把头发也梳一下就更好了 。 "
"宝宝太聪明了 , 这种题果然难不倒你!"
"宝宝唱唱歌 , 跳跳舞 , 你上次就做的很好呀!"
很多同学并不认可小莉的教育方式 , 总觉得她这么做会过度溺爱孩子 , 怕会让孩子变得自负和高傲 。
但小莉却不惧他人的眼光和言语 , 仍然每天"风雨无阻"地"花式夸"孩子 , 孩子也每天对自己的妈妈展露出满足自信的笑容 。
其实 , 小莉的做法对于孩子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 心理学上叫做"自我实现预言" , 真的可以让孩子变成父母心中的"天才" 。
文章图片
|"自我实现预言"魔法了解一下!
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曾指出:在某些情况下 , 我们的预想和我们的期望会导致自我实现预言(Self-fulfilingprophecy)的发生 。
自我实现就是指一开始对一个情景的错误定义 , 引发了新的行为 , 最后使得这个错误的定义变成了现实 。
用一句很绕但有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说你行 , 你就行 , 不行也行;说你不行 , 你就不行 , 行也不行 。 "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一位校长雅格布森还对此进行过一项有趣的研究 。 他们将其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
在实验中 , 学校的各年级老师拿到了一些诊断数据 , 数据显示在下一年将会有约五分之一的学生 , 成绩会提高很多 。
随后在八个月的智力测试中 , 这些学生确实比其他学生进步要大且快 。
但他们研究的关键点是 , 这些五分之一的学生都是随机挑选的 , 那些老师拿到的诊断数据 , 也是用一组随机数字分配的 。
很显然 , 当这些老师被告知这些被随机挑选出来的学生会表现得更好时 , 他们给予了这些学生比其他学生更多的关注和表扬 , 所以这些学生的进步要比其他学生更大 。
并且他们的智力得分也在八个月内得到了提高 。
也就是说 , 当你越是期盼一个人好 , 他就会变得越好 。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儿童教育 , 当我们相信孩子能够做到时 , 我们做出的行为也是偏向于鼓励性和赞美性的 。
而当孩子接受到这样的信号 , 做事情的时候也会更有动力和自信 , 自然最后的成果也会更加显著 , 甚至可能比我们期盼得更好 。
文章图片
|"自我实现预言"也会使事情变得消极
孩子能在我们的期望中变得更好 , 但他也能在我们的期望中变差 。
马克·斯奈德和比尔·斯旺发表过一个研究 , 在这里面有这样一个实验:一些大学生参加了一些反应比赛 , 两人一组 , 在24次实验中 , 比赛谁反应更快 。
学生们被告知他们可以轮流使用一种能给对方制造噪音干扰的武器 , 噪音程度从1级到6级 。 (6级噪音大到如同割草机)
他们都能拿到一副耳机 , 可以让自己不受声音的干扰下对对方使用武器 。
具体来说 , 学生A能在1、2、3次试验中使用武器 , 学生B能在4、5、6次试验中使用武器 , 之后学生A使用另外三次 , 再到学生B使用 , 依次反复 。
但这其中有个小骗局 , 在学生B不知情的情况下 , 要么说学生B争强好胜 , 要么让A期望B乐于合作 。
但这些期望是随机分配的 , 他们并不知道B其实有多么争强好胜 , 但这些期望的影响极其具有戏剧性 。
- 教育孩子不能“非黑即白”,允许有“灰色空间”,教育会更有弹性
- “中国式谦虚”正在毁掉孩子的自信与格局,聪明家长会把握4个度
- 孩子打游戏专注,学习就走神?是“注意力品质”出问题,要重视
- 孩子哭闹别大声训斥,无效且伤害大,有效管教要用KICK原则
- 孩子背东西3秒就忘?掌握“组块策略”,孩子也能快速记忆
- 一遇到挫折就变“颓”?孩子“心理韧性”差,用这3步就可以改善
- “赏识教育”就是使劲夸孩子?大错特错,这样做只会毁了孩子
- 孩子总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了解“自我效能”,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 孩子很完美却不受欢迎?懂出丑效应,“优秀”与“讨喜”才能双赢
- 孩子犯错家长公开数落,家长的“羞耻教育”,正在一步步毁掉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