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纯属原创 , 版权归本作者所有 , 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
最近我看到一个新闻 , 一个男孩子偷了家里很多钱 , 而且男孩子的家庭环境也不是很好 。 这件事情被男孩子的父母发现之后 , 父母狠狠地教育了男孩子一顿 。
爸爸一边拉着孩子 , 一边用棍子打孩子 , 妈妈则是在一旁用手机拍摄整个打孩子的过程 。 妈妈一边拍着 , 一边说:"哼 , 我待会儿就把这个视频传到网上!"
听到妈妈说的话 , 孩子表现地很慌张 , 他哭着哀求:"求你了 , 妈 , 我知道错了 。 我保证以后再也不干这样的事情了 , 你不要发到网上好不好?"孩子被爸爸打得很惨 , 都没有反抗 。 听到他妈的话 , 孩子的情绪有些激动 。
妈妈站到旁边 , 说:"不行 , 犯了错就是要惩罚的!"
事后 , 这对父母接受了采访 , 有人询问妈妈为什么要将视频发布到网上?妈妈说:"这样会让孩子感受到羞耻 , 以后孩子就不敢那么做了 。 "
孩子的"羞耻心"一直是父母经常教育的点 , 父母利用孩子的"羞耻心"让孩子反思自己的错误 。 很多父母认为 , 这种教育方式不错 。
事实上 , 不仅父母喜欢运用"羞耻教育" , 很多老师也喜欢对学生利用"羞耻教育" , 比如体罚学生 , 用言语攻击学生 。 父母认为 , "羞耻教育"可以警示孩子 , 老师认为 , "羞耻教育"可以激励孩子 。
所以 , 孩子是在一个充满羞耻感的环境中成长 。 教育的方式有很多种 , "羞耻教育"是这么多教育方式中最不可选取的一种教育方式 , 父母的"羞耻教育" , 正在一步步毁掉孩子 。
文章图片
多数父母热衷于"羞耻教育"
一般来说 , 父母热衷于"羞耻教育"的原因有以下3个:
父母偏爱打骂教育
从古至今 , 打骂教育模式几乎存在于每一个家庭 。 有些父母虽然不会对孩子使用暴力 , 但是父母却会对孩子进行言语上的侮辱 。 虽然言语上的攻击不会让孩子受到身体上的伤害 , 但是也能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伤害 。
当孩子还是一个婴儿时 , 父母会照顾孩子 。 随着孩子的年纪增大 , 孩子从婴儿成长为一个儿童 。 儿童不像婴儿 , 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意识 , 开始学会反抗父母的意见和想法 。
这时 , 孩子的反抗就给父母的教育带来了一点困难 。 打骂教育可以让孩子变得顺从 。 同时 , 经常性的打骂教育会给孩子带来羞耻感 。 因为孩子并没有得到父母的尊重 , 如果孩子反抗 , 孩子即将面对的是更加严重打骂教育 。
培养孩子的羞耻心
很多父母认为 , "羞耻教育"能够培养孩子的羞耻心 。
有时候 , 父母和孩子说了很多次 , 孩子还是犯错了 。 这时 , 打骂教育是最直接的教育手段 。 这种教育方式不需要父母动脑子去思考 , 找到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模式 。
发泄情绪的手段
孩子犯了错 , 父母的情绪会有波动 , 打骂教育实际也是发泄父母情绪的一种手段 。 父母对孩子实施"羞耻教育"时 , 由于孩子身份与体格的限制 , 父母是处于上风的 。
其实 , 当父母对孩子进行"羞耻教育"时 , 父母也会产生不安与疑惑 。 所以 , 父母总会找一些"羞耻教育"教育出的孩子更加优秀的实例 , 并且告诉自己 , 此刻实施的"羞耻教育"是最有效的教育模式 , 以此来掩盖自己良心上的不安 。
文章图片
"羞耻教育"正在一步步地毁掉孩子
近年来 , 父母"羞耻教育"毁掉孩子的悲剧不断地增加 。 "羞耻教育"主要用在孩子的学习教育上面 , 当孩子的学习成绩达不到父母的期望时 , 父母就会严厉地苛责孩子 , 甚至是辱骂孩子 。
- 孩子很完美却不受欢迎?懂出丑效应,“优秀”与“讨喜”才能双赢
- 孩子总“黏人”?别轻易阻止,允许“适度依赖”孩子才会更独立
- “我的辛苦都是为了你”,利用“负罪感”管教孩子,只会得不偿失
- “二十码法则”:时刻“紧盯”孩子不可取,孩子成长需“空间”
- 孩子做事没有“底线”怎么办?弄懂这些道理,做真正负责的家长
- 旅游对孩子来说的重要性!并不仅仅只是开阔眼界
- 用眼泪来博取同情?是什么让我们的孩子变得“狡猾”?值得反思
- 孩子上课总坐不住,家长要了解“斯特普效应”,提高孩子专注力
- 如何把握爱孩子的“度”?最好的爱,是“无条件”但“有原则”
- 别再羡慕“别人家的孩子”了,重视孩子的“优势教养”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