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心|放不下对孩子负责的念头,其实是内心不想负责任


壹心|放不下对孩子负责的念头,其实是内心不想负责任
文章插图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可以不为自己的孩子负责吗?”
我想,99%的父母都会大声回答:“不可以!”
虽然很多亲子教育专家、学者都告诉我们:我们要学会放手,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
其理由是,父母总想对孩子负责,不仅会失去亲子关系的合理边界,同时还会让孩子产生抗拒,感觉活得没意义。
而且,遇到这种情况,我们通常会被推荐一本书叫《舍得让你爱的人受苦》,并且书中有个金句说得非常好:
“我绝对不是一个百分百的好妈妈,但我不从孩子身上汲取自我感,我不需要他们做什么或者成为什么满足我的需求或虚荣。”
我们也知道,这是对的,但就是很难做到。
在这点上,我们贯彻执行了一句话:认真学了那么多道理,依然总想对孩子负责。
▊ 放不下对孩子负责的念头
为什么父母放不下这个念头,总想对孩子负责?
其实,这种知而不行的呈现,是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的常态。
也许,你会认为“小我”太强大了,虽然知道了“父母总想对孩子负责”这个念头对孩子成长不利,但面对具体问题,总是被情绪裹挟着、被惯性支配着。
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你仅是对结果的好坏先做了总结,然后再分析了一下。
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曾经说过:“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换句话说,你虽然懂父母要学会放手,不能总想对孩子负责,但是,你还只是停留于知识见闻的层面,自己并没有真正的觉知。
举个例子,有一个人在岸边,看见有人在河里游泳,这个人看了一整天后说,原来游泳是这样的啊。
他从此认为游泳需要换气,需要脚踩水,需要身体平衡。于是,他对别人说,我现在知道怎么游泳了。
可是,看别人游泳知道了游泳后的“知”,与下水会游泳后的“知”,表面上看都是“知游泳”。
但是,这两个“知”完全不一样。
一个是会游泳的“知游泳”,另一个看会的“知游泳”,但没下水的只是未知。
“未有知而不行者”就好比,会游泳的人永远“知”游泳是怎么一回事,他只要下水就“行”。
也就是——从来没有真正觉知却做不好的人。
“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就好比,不会游泳的人“知”游泳是怎么回事。他为什么下水不会“行”,因为他是“未知”。
也就是——还没有真正地知道,即内在觉知盲区。
试问,你如果没有觉察到自己的“未知”,如何能够真正放下对孩子负责的念头?你是否觉察并反思过,自己的问题出在于哪里?
▊ 沉迷角色不敢自我负责我们现在聊聊自己的“未知”究竟是什么?
先讲个智慧教养修行圈中的真实故事吧。
妈妈阿芸是两个男孩的母亲,大宝今年15岁,已经厌学在家一年多,小宝刚过周岁。
妈妈阿芸这一年多来的内心成长,呈现出螺旋、震荡式的上升过程,大宝也从原来沉迷网络游戏、拒不上学,到现在玩游戏开始自律、开始主动交流如何复学。
这个过程中的母子分别的辛酸苦辣,作为陪伴一年来的亲子教练,这里我就不多说了,免得有自夸的广告嫌疑。
这一年来,我很少给妈妈阿芸有关孩子如何改变的答案,只是偶尔适当的沟通建议,也是为了缓冲当时的亲子关系矛盾。
我更多地是引导她跳出角色,焦点回到自己身上,学会信任心灵,探索内在另外一个“未知”的自己。
其实,我们内心都有一个未知的自己,那就是沉迷于角色扮演中,不肯醒悟过来,不敢为自己负责。
一句话来说,这个未知就是:借由躲在妈妈的角色中,而忘记了要为自己的生命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