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称“上元节” 。元宵节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起源于民间开灯祈福的古俗 。唐代开始,人们在元宵节放灯 。明代时,百官在元宵节可放假十日,到了正月十五日,宫廷内臣及宫眷还会换上灯景补子蟒衣;十六日,灯市盛况空前,可谓是“天下繁华咸萃于此,勋戚内眷登楼玩看,了不畏人” 。几百年来,元宵节吃元宵、赏花灯等习俗更是流传至今 。
祭祀祈福寓吉祥
唐代,人们在元宵节进行祭神、祭祖、占卜等活动 。时人认为:天官好乐、地官好人,水官好灯,元宵节是三官下降的日子,人们便在这一天燃灯,并供奉果酒、元宵、汤圆敬神 。此外,百姓们还会将元宵、汤圆作为祭品来祭祀祖先,围坐在一起“施放花炮以娱佳景”,这种习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在光绪年间的《定远县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上元各以糯米粉作汤圆敬神 。”“米粉为丸,度岁祀灶用之又有大於(于)汤圆者,曰灯圆,元宵用之 。”
拜神占卜 。南北朝梁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写道:“其夕迎紫姑,以卜将来桑蚕,并占众事 。”其他史料中也有记载:“是夜幼女辈请紫姑问丰欠 。”“乡村妇女于十五夜召厕姑以卜一岁吉凶并蚕田丰欠 。”紫姑是家神、厕神,遂人们乞求她保佑自家农事顺利,赐福降祥 。除了紫姑外,人们也会祭拜其他家神 。
祈福迎祥 。《浙江通志》载:“元宵,各坊乡之民,集众祀里祠,设醮诵经祈福境内,名雨水会 。”人们不仅会聚集起来诵经,祈求新一年诸事顺利,还会将五谷攒于寺庙、道观祭神,用以“送耗”祈求平安 。在一些地方城隍庙灯火最盛,大家用肩舆抬着城隍像上街游行,所到之处都要焚香,这种节俗被称为“城隍爷出巡” 。
祭祀祖先 。农家以秫米捣为糍,“上元晨造汤圆供祖先” 。在元宵节,也有人用豆面或荞面为灯添油,黄昏时送至祖先的牌位前点燃,这种祭祀祖先的习俗被称为“送灯”,亦有在这天到祖茔持纸钱燃灯的习俗 。在元宵节,人们缅怀先人,增强家族的凝聚力,同时也祈求先人的庇佑 。
观灯赏景 游人如织
在古代,为了维护社会治安,加强对百姓的管理,通常会实行宵禁制度,即禁止百姓于夜间在外行走,而唯独在元宵节期间不设宵禁 。“执金吾晓暝传呼以禁夜行,惟正月十五夜敕许弛禁,前后各一日,谓之放夜” 。这几天,街上张灯结彩,人们制灯、买灯、赏灯,结伴游玩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绘的正是宋代元宵节灯火通明,百姓结伴游玩的画面 。
在江浙一带,人们过元宵节会提前结锦绮搭竹棚,白天观之色彩艳丽,到了元宵节晚,皓月当空,在各式彩灯的照耀下,竹棚五彩缤纷,《嘉泰会稽志》这样描绘:“元宵前后三夕,比户接竹棚悬灯,朱门华屋,出奇炫华……”到这样的竹棚下游玩,就像进入了万花谷中 。为了增添节日效果,百姓会用火药制成“火树”,夜晚“放火树纵游人观灯,远近百里毕集” 。这些活动通常到正月十八日才结束 。
在元宵节期间,被限制在家的女性也可以出门游玩 。如:女子们相邀亲友互招宴集,称为“请春酒”;仕女们乘车跨马,供帐于园囿或郊野,称为“探春宴”;男女各结伴出游则叫“游百病”或“走百病” 。当时,甚至还有在元宵节“出观灯、名过桥”,可免一岁疾厄的说法 。除此之外,因“灯”字有“丁”之谐音和寓意,已婚女子们观灯也有求子的说法 。
不管是观灯赏景,还是驱除百病,元宵节被赋予了美好的寓意 。
- 什么是诚信 关于诚信的古人故事及名言警句有哪些
- 伙计在古代的意思
- 如何抓住男人的心书籍 如何抓住男人的心
- 学古琴的最佳年龄 孩子学古琴的最佳年龄
- 龙沟是什么部位
- 台湾人的国籍是哪国 台湾省简介
- 古装电视剧排名前十名2020 古装剧排行榜前三十名2020
- 残奥会的由来
- 小三如何抓住男人的心 小三如何
- 古筝如何调音初学者必读 袁莎 古筝如何调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