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木育儿|3岁讨饭,13岁当舞女,自杀未遂到4夺影后,她的人生比电影还精彩( 二 )


如果你觉得生活很苦 , 活得很艰难 , 不妨看看她的故事 。
而寥寥几个动词 , 似乎精准概括了她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一生 。
01
飘:颠沛流离的“飘零燕”
1960年2月2日 , 惠英红一声啼哭降生人间时 , 迎接她的 , 是一个风雨飘摇的家 。
惠家本属满洲正黄旗后裔 , 曾是大富之家 。
40年代末 , 时局动荡 , 惠父领着一家老小 , 带着好几箱金条来到香港逃难 。
刚开始 , 日子还过得很殷实 。
没多久 , 由于惠父人生地不熟、不善打理家财 , 竟被骗光所有积蓄 。

一夜之间 , 优渥之家惨变家徒四壁 。
一家人只好住进一间狭窄、破旧的木屋 , 吃了上顿没下顿 。
惠英红3岁时 , 家里过于贫困 , 不得不忍痛将她的姐姐哥哥都卖掉 , “送”去学京戏 , 唯求有一口饭吃 , 好歹活下去 。
小小的惠英红 , 只能眼睁睁看着哥、姐被带走 , 隔着铁丝网崩溃哭嚎……多少年过去 , 这一幕的生离死别 , 她一辈子忘不了 。
而更大的劫难 , 还在冷笑着等着这个家 。
那年 , 香港遭遇了一场超强台风 , 疮痍满地 。 惠家的小木屋也片瓦无存 , 一家人无处藏身 , 最后在一处楼梯底落下脚 , 去捡餐厅后门丢弃的剩菜果腹 。
为了谋生 , 惠英红3岁多就跟着大人们 , 到湾仔洛克道“要饭”——用纸盒装着口香糖、扑克牌沿街叫卖、行乞讨钱 。
骆克道背靠维多利亚港 , 当年是美国军舰停驻的一个点 。 军舰歇息时 , 会有一堆美国水兵下船放风 。
幼小的惠英红 , 就在这条灯红酒绿、乌烟瘴气的长街上 , 开启“要饭”生涯 , 把东西卖给水兵们 。
日子长了 , 她年长些了 , 嘴皮子就更甜更会吆喝 , 甚至会抱客人大腿不让人走 , 耍赖哭惨要人买东西 , 经常被呵斥 , 被脚踹、打耳光——但 , 哪管得了那么多?只有挖空心思把别人的钱弄到自己口袋里 , 今天才不会饿肚子啊 。
她还学会了跟警察“斗智斗勇” 。 当维护秩序的阿Sir一现身 , 她就包好货 , 眼疾手快地逃窜 。
有一回 , 她腿脚慢了点 , 被抓了 。 妈妈急得跟警察对骂打架 , 也被拘留了 。
最后 , 她被法院判决到保良局(类似孤儿院性质的福利机构)暂住 , 在那里整整呆了三个月……
颠沛流离间 , 她已长成一个灵秀的小女孩 。

同龄人都背着书包 , 开心地走进学校大门 。 而她 , 只能灰头土脸地 , 到不正规的学堂去听课 , 一天的校服都没穿过 , 还得操心今天会否饿着肚子入睡 。
但她擦擦眼泪 , 选了个好站位 , 又大声吆喝起来 。
12岁那年 , 她遇到了牵念一生的初恋 。
他是一个十八九岁的混血水兵 , 对她很温和、很怜爱 。 他一笑 , 她的心头便开满了鲜活的花朵 。
在赶赴越南战场的前夕 , 他曾用粤语对她说了三个字:“我爱你 。 ”自此 , 便永无归期 。
后来 , 不管惠英红如何寻找 , 曾经的少年都是渺无踪迹、死生未明 。 而她 , 对这一份纯真的初恋 , 始终无法释怀 。
就这样 , 她站了十年 , 卖了十年 , 懂得了贩夫走卒的坚韧卑微 , 见识了三教九流的高低贵贱 , 看惯了太多吸毒过量而横死街头的瘾君子 , 过早褪去了童心的天真与稚嫩 。
这贫困交加的飘零十年 , 推搡着这个小姑娘步履不稳地、提前进入成年人的世界 , 成了小小的“养家之人” 。
这一切 , 在她最初的人生里 , 印下一抹苍凉的底色 。
但她始终不怨不弃 , 成长得也越来越皮实、强悍 。
没有伞的孩子 , 肯定要拼命奔跑 , 才能少挨点凄风苦雨的侵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