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甥|“妈妈,我想要个书包”,孩子开口让你买东西,总是哭穷的话建议别说

与孩子“谈钱“,是作为父母的我们绕不开的教育课题。聪明的人应该脑里有钱,而不是心里有钱,而教孩子认识钱,意义远在钱之外。而现实中,孩子对于“钱”的认识,很多是这样的,我们举几个例子:
外甥|“妈妈,我想要个书包”,孩子开口让你买东西,总是哭穷的话建议别说
文章插图
A孩子看中一个几块钱的玩具,想要妈妈给他买。妈妈瞪孩子一眼,歇斯底里地大吼:“你知不知道妈妈每天上班多辛苦?赚的钱除了给你上学,只够每个月的生活费,你怎么这么不懂事!”孩子被吓,大气不敢喘,难以理解为什么妈妈在前一秒还笑容满面,此刻却变成了一个陌生的疯子。
外甥|“妈妈,我想要个书包”,孩子开口让你买东西,总是哭穷的话建议别说
文章插图
B我有个表姐就喜欢这样,总是在她5岁的儿子面前哭穷。班上很多小朋友都有陀螺了,他也想要一个,跟表妹一说,表妹就开始装穷,“妈妈没钱,我们家就你爸一个人上班,要养活一家人,很穷的,真没钱给你买玩具。”可怜的小外甥只能作罢,眼巴巴地看着别人玩。装穷的游戏玩久了,小外甥变得懂事了,不再无理取闹,也不再跟父母主动要玩具了。有一次我和表妹带着孩子一起逛商场,我女儿看到芭比娃娃就兴高采烈,迫不及待地试玩,而外甥就在一旁看着妹妹,自己却迟迟不动。面对那么多好玩的玩具,毫不动心,这是什么定力呀,我惊讶得下巴都快掉下来了。外甥对表姐说:“妈妈,这些玩具都好贵的,我不要了。”明明眼睛里都是对玩具的渴望,小手却拉着他妈妈走开。表姐跟他说:“没事,你挑吧,妈妈有钱。”外甥却很坚持,“妈妈你骗我,我们家很穷的,我不要,太贵了买不起。”我们都劝,他一急就哭了,一边哭还一边坚持,“我不要,我不要。”即使我们一再劝说,小外甥最终还是不让表姐给他买玩具。没想到,一句简单的“我们家很穷的”的话语,却在孩子心里生根发了芽,它成了孙悟空的紧箍咒,套牢了孩子的自卑,禁锢了孩子索取爱的勇气。
外甥|“妈妈,我想要个书包”,孩子开口让你买东西,总是哭穷的话建议别说
文章插图
C有一句叫“家会伤人”,真的如此。很多父母将自己的人生和孩子绑在一起,好像自己活着就是为了孩子。这样的孩子更苦。一边被父母的期待捧着,一边被父母的诉苦压着。常常听到这样的话:“为了给你报这个培训班,我跟你爸爸已经基本掏空了钱包,有几个月没有去逛街了,你还不多考点分数回来,那你对得起我们吗?”“我们家就靠你了,你不努力。我们这么辛苦地活着也没什么意思。”“我就后悔生了你,没有生你我就不会过得这么辛苦。“很多时候,你以为你是说说而已,但是在孩子敏感的心里,可能就种下了种子,影响他一辈子。跟孩子哭穷,还是让孩子自己去感受生活的不易,完成是不一样的。前者可能让孩子从根上自卑,因为生养的父母如此,自己的生活惨淡无光。而自己去感受的,往往会有那股子“没有伞的孩子努力奔跑”的劲儿,最后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人生。很多时候,父母的哭穷只会让孩子变得忧心忡忡,严重的时候还会让孩子失去安全感,内心自卑而阴暗。不管家里是多么艰辛,至少不能让孩子的心灵蒙上这层灰尘,而是要让他们的天空明亮晴朗。
外甥|“妈妈,我想要个书包”,孩子开口让你买东西,总是哭穷的话建议别说
文章插图
D之前有个新闻报道特别让人痛心,一个孩子因为打碎了学校的玻璃就害怕得自杀了。几块玻璃而已,区区几百块钱就能搞定的事,对于绝大多数家庭而言,那都不是事。可是它却偏偏夺走了一个孩子幼小的生命。由此可见,孩子的家长从没有将家里的财务情况告诉过他,甚至可能一味地向他灌输家里很穷的概念,以至于几块玻璃碎了就让孩子心生恐惧,绝望地从楼上一跃而下。悲剧背后,往往都是缺失的安全感和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