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cky育儿馆|兰可琪:家庭教育促进法颁布!这3类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占尽先机( 二 )


如果父母在6岁前能给孩子好的陪伴 , 那教育就成功了一半 。
6岁后 , 父母更多的作用是成为孩子的引路人 , 引导并帮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
耶鲁大学对孩子成长的黄金时期 , 曾进行了研究 。 发现孩子成长中的每一阶段 , 都有独一无二的特色 , 比如:


3岁是培养创造力的一年 , 可以多鼓励孩子绘画、编故事、玩彩泥、做手工;
5岁是亲子关系最亲昵融洽的一年 , 孩子格外喜欢父母的陪伴与赞美;
6岁是孩子内心开始出现矛盾 , 开始叛逆的一年 , 父母需要给孩子更多的耐心;
……
父母如果能抓住每个重要的时期 , 给到孩子足够的陪伴 , 孩子将来一定会非常优秀 。
02
友爱型家庭:妈妈在岗 , 爸爸在线
“丧偶式育儿”、“诈尸式育儿”、“单亲式育儿”……说起育儿的痛 , 莫过于明明有着完整的家庭结构 , 却缺失家庭功能 。
《家庭教育促进法》指出:在抚养孩子问题上 , 夫妻双方应该共同参与 , 发挥父母双方的作用 。
然而 , 在不少的家庭里 , 父亲都是缺位的 。
根据《中国家庭亲子陪伴白皮书》数据显示 , 一半以上的家庭里 , 孩子是由妈妈陪伴的 , 爸爸陪伴孩子的家庭 , 仅占12.6% 。
隐形爸爸、丧偶式育儿现象越来越普遍 , 千千万万的妈妈忍不住吐槽老公是最没用的母婴用品 , 而孩子们则一声声地呼喊:“爸爸去哪儿了?”“爸爸 , 你陪我玩一会儿好吗?”
很多人说 , 父亲就像是一座山 , 沉默威严 , 却也从来不懂迁就 , 于是会经常听到这样的论调:

我也想照顾孩子啊 , 可是是真的忙 , 工作太多了 。
孩子有他妈陪还不够吗?再说我脾气不好 , 把孩子惹哭了又要怪我了 。
父亲都不在 , 凡事找妈妈 , 这是中国式家庭中 , 极为典型的亲子关系 。
而那些不陪孩子的父亲 , 殊不知 , 会被世界偷偷惩罚 。
《父性》一书中写道:父亲的缺失 , 是家庭的不幸、是妻子的忧愁、是孩子的悲伤 , 也是社会的抑郁 。
父亲在孩子的成长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 对孩子认知的形成、安全感的建立、人际关系尤其是亲密关系都有重要的影响 。
而那些缺少父亲陪伴的孩子 , 极易患有“父爱缺乏综合症” 。 男孩容易胆小怕事 , 缺乏男子汉气质;女孩则容易缺乏安全感 , 长期陷入自卑和自我质疑中 。
知名演员张国立在儿子张默出生后 , 一直忙于拍戏 , 基本上缺席孩子的成长 , 只有妈妈罗秀春全心全意照顾儿子 。
小时候张默比较瘦小 , 经常受到别人的欺负 。 因为没有父亲的教诲与撑腰 , 所以张默总是自己一个人消化与别人的冲突 , 也因此变得越发的孤僻 。
父亲之所以被称之为父亲 , 不仅是因为有着天然的血脉联系 , 更重要的是父与子之间需要有内心的联结与情感共鸣 。
张默曾说过自己怨恨父亲 , 要是填表格写“父亲职业”一栏目 , 他都会写“工人”、“修鞋的” , 要不然就是“下岗的” , 故意惹父亲生气 。
长大后的张默更是以“叛逆、惹事”的态度来对抗父亲 , 他曾经在大学中暴打女友童瑶被学校开除 , 后来还因吸毒锒铛入狱 。
张国立曾经为了儿子铸下的错误向大众公开道歉 。
但迟来的父爱终究还是无法弥补孩子已经流逝的童年时光 , 只剩下无尽的悲伤和悔恨 。
其实 , 孩子是父母最珍贵的“作品” , 父母双方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都起着无可取代的作用 。
对于孩子来说 , 父亲是榜样 , 能够教会他如何做一个成熟的大人 , 如何拥有勇于承担的品格和一切坚实的美好品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