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3年花17万打增高针,家长“疯魔”了:怕孩子以后求职找对象自卑
8岁的昕仪从小就长得很娇小,妈妈一直在等待她自然长高,5岁时,妈妈带昕仪去北京的三甲医院看过,医生建议多观察,尽量不给孩子打针。但看着别人家的孩子一天天长高,,昕仪的妈妈越来越着急。2020年底,妈妈向老师请教学习问题,老师提醒她昕仪的个子一直不见长,这让昕仪妈妈觉得必须要面对这个问题了,带孩子去医院打了针。为了检查激素是否正常,昕仪某天早上被抽了10管血,打针还只是起点,昕仪每天还要跳绳、锻炼。
文章插图
9岁的婷婷也在打针,医生预测她的最终身高在150厘米左右,保守一点148厘米,这让妈妈无法接受,妈妈身高154,爸爸158,她清楚地知道,个子不高的人走入社会会遇到什么,便带孩子去打了针。打针是持久战,三年要17万,对于收入不是很高的婷婷父母来说压力不小,但婷婷妈妈认为,孩子的心理健康比钱更加重要。除了因为矮小而打针的,还有家长带着已经174厘米的孩子去打针,理由是想让孩子看起来更加高大好看些,遭到了医生的拒绝。2020年统计数据显示,过去的三十年里,中国人的身高在不断变高中。19岁的男性平均身高为175.5厘米,同龄女性平均身高为163.5厘米。要是达不到这个平均数,在生活中确实会遇到很多不便:很多工作不能报考,就连找对象时,也有可能被对方一票否决。
文章插图
“女生身高155什么感受”“150的女生能找到对象吗”,“男生身高170以下什么感受”……和身高相关的问题,经常登上热搜榜,女性想找180厘米的男性,男性想找165厘米的女性,在这个数值以下的,往往非常焦虑。比如说江苏一小伙因为身高不足180过度自卑,花费了上百万,去国外做了断腿增高手术,结果术后出现了严重的感染和并发症,最终成为了残疾人。在无处不在的焦虑情绪下,生长激素市场在不断增长着。2013年,国内生长激素市场的市值大约为12亿元,2019年,已经达到了58.89元,2020年为77亿元。按照这个速度,突破百亿指日可待。
文章插图
家长带着孩子去三甲医院看了以后,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孩子打针,并没有多大问题。在当下的环境来看,这样的家长其实是很负责任的,为孩子考虑了很多,愿意为孩子付出,关注到了孩子成长的方方面面。但不是所有的矮小,都能通过打针来解决的。导致矮小的原因有很多,像是激素分泌不足、遗传、生活习惯不好、营养不良等,只要激素分泌不足的人去打针才能起到作用。但这类群体,在国内占比只有32%左右。对于非生长激素不足导致的矮小患者来说,打针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有可能带来潜在的伤害。比如说,过多的外源性激素,可能会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甚至还有可能导致巨人症。父母都只有150厘米,希望通过打针的方式让孩子长到姚明那么高,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文章插图
国外对于生长激素的管理是很严格的,之前就有药企在美国违规销售生长激素被罚了款,国内的管理其实也很严格,三甲医院的医生,通常在必要的情况下才会建议家长打针。但那些小药店、私人医院并不在乎这些,他们眼中只有利益,违规打针的现象非常常见。在这样的环境中,家长们要有更多的风险意识,不要被焦虑蒙蔽了双眼。身高确实很重要,对于高个子的追求,也是我们的基因本能之一,因为在原始社会,高个子的人,意味着更强的生育、生存能力。但在文明社会,除了身高以外,还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努力,比如说得体的举止,美好的品行,不要把情绪都放在身高上边。要学会接纳自己的不足,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
- 2022年初中生“标准身高表”:超半数学生未达标,别让孩子拖后腿
- 伟伟|孩子身高进入“收尾期”后,会出现暗示信号,家长注意别忽视
- 脾胃|12岁女孩身高168,医生提醒:2物或是身高“增长剂”,可多
- 长跑|3种运动孩子不宜过早接触,会“毁了”孩子身高,父母别大意
- 男孩这个岁数前“性早熟”,身高注定长不高,定格在一米七算幸运
- 发育“速长剂”已公布,牛奶排在后面,医生:常吃这1物,身高蹭
- 身高|宝宝身高发育离不开一种营养,春天多吃两种食材,宝宝身高跟得上
- 身高发育|儿科医生建议停止食用,多吃或影响孩子发育,提醒家长:撤下餐桌
- bmi|7岁半的男孩子身高120厘米,是矮小症吗?
- 11岁女孩身高直冲170,儿科医生:3种食物是“长高王”,可多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