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养生最重要是什么?有何要注意的 每日分享一段话养生知识夏季( 二 )


三候半夏生:半夏,则是一种中草药,多在此时采收 。夏至刚好是夏季六个节气第三个故此时也称为“半夏” 。
夏至养生三宜
俗话说,冬至养生,夏至治病 。
一个安内,一个攘外;热极而寒生,寒生百病重 。
所以夏至养生是极为重要的,快来看看如何正确养生吧!
饮食宜清淡、多吃“苦”
夏季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以免化热生风,激发疔疮等疾病 。
除此之外,还可多吃苦菜类蔬菜,如苦瓜、香菜等 。因苦味食物具有除燥祛湿、清凉解暑、利尿活血、解除劳乏、消炎退热、清心明目、促进食欲等作用 。
不过,苦味食物均属寒凉,虽然能清热泻火,但属于清泻类食物,体质较虚弱者不宜食用,否则会加重病情 。
宜晚睡早起,午休不可少
夏季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满,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的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 。
起居调养,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可以比平时适当的晚睡和早起 。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运行 。
此时天气是昼长夜短,中午休息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午睡醒后,还可以活动活动洗洗脸,一下午都有良好的精神状态 。
出行宜清凉,居室宜通风
夏季不要穿得太厚,衣服颜色尽量以浅色为主,这样才能少吸热 。衣服的布料尽量选用棉质及亚麻,这样容易吸汗和透气 。
居室宜清凉,早晚室内气温低,应将门窗打开,通风换气 。中午室外气温高于室内,宜将门窗紧闭,拉好窗帘 。阴凉的环境,会使人心静神安 。
夏至养生“三避”为先
夏至已至,由此正式进入了盛夏时节 。此时温度高,对人体会造成某些负面影响,容易造成损伤 。夏至养生应遵循“三避”原则,即避暑、避湿、避寒,使身体保持在健康稳定的状态 。
一、要注意避暑
高温环境下,人容易发生体温调节机制紊乱而引起“中暑”,若不及时处理,还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紊乱,如意识混浊、狂躁不安、昏迷等症状 。
避暑应当注意采取的主要措施:
1、中午前后不要外出,尤其要避免暴晒;
2、避免剧烈运动和强体力消耗;
3、保证汗腺功能正常,不要损伤汗腺;
4、借助自然风、风扇、空调等降温;
二、要注意避湿
高温是使人中暑的主要因素,但在一定条件下空气中的湿度也与中暑有一定的关联,因此在夏季不仅要注意避暑,还要注意避湿 。
避湿的主要方法:
1.远离潮湿环境;
2.借助饮食利湿(具有去湿作用的食物主要有:鲤鱼、赤小豆、金针菜、莴苣、薏仁米、扁豆、冬瓜等);
3.空调设备除湿;
4.药物去湿 。
三、要注意避寒
中医认为:夏季为了散热,人的皮肤毛孔开泄,最易感受风寒、风湿及湿热之邪,罹患疾病 。
避寒主要包括:
1、防腹中寒
一是要注意尽量进食温热饮食,不贪吃冷饮、冷食;
二是睡觉时一定要盖“肚子”;
三是早餐时适当吃点生姜,民间所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是有一定道理的 。
2、防躯体寒,防止躯体受寒主要是要正确使用电扇和空调 。
3、防头、脚之寒,夏季不要用冷水洗头,冲脚,易导致各种疾病 。
夏至养生药膳斋
五味枸杞饮
原料:
醋五味子5克,枸杞子10克,白糖适量 。
制作:
五味子和剪碎枸杞子放入瓷杯中,以沸水冲泡,温浸片刻,再入白糖,搅匀即可饮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