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真正了解幼儿园时期的孩子们最该学什么 , 各位老师和家长 , 不妨跟着我们一起来了解下 , 这个阶段孩子们的心理发展特点吧——
1
幼儿园时期孩子们的年龄范围在3-6岁 , 这个阶段的孩子 , 脑发育的速度与心理发育的速度非常快 。 在这个阶段 , 妈妈去上班 , 孩子哭天抢地;送幼儿园初期 , 孩子在幼儿园门口恍若生离死别 。
很多人都疑惑 , 为什么分离焦虑在这个阶段成为了众多家庭需要力克的一个难题?这是因为在这个阶段 , 虽然孩子已经有了稳定的客体永久性方面的感知 , 但对“未知”这件事情本身的担忧依然存在——在他们眼中 , 妈妈消失在视线里 , 那妈妈很大程度上就不能与自己随时保持感官的连接 , 信息的缺失 , 带来的就是焦虑和恐惧 。
三岁过后 , 这种能力很快就能得到弥补 。 合理的想象与浅显的逻辑可以更好的平复孩子们的心情 , 零散的信息可以在幼稚的逻辑引领下产生新的嫁接 , 甚至发生化学变化般的融合 , 孩子们迎来了他们学前期重要的朋友和梦魇——想象 。
对孩子而言 , 想象是在心理世界中对物理世界的改造 , 而这也直接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大门 。 那扇门里 , 有“过家家”这种社交探索 , 有“童言无忌”的奇思妙想 , 有对“黑暗”“怪物”的深深恐惧 , 还有第一次对谎言的尝试 。 这时候的孩子们可以初步领会神话、童话故事里的圣诞老人、仙子、精灵……世界在他们眼里是个充满“为什么”和浅显逻辑的存在 。
“爸爸 , 门怎么自己关上了?”
“是风吹的 。 ”
“哇 , 风好腻害!”……
2
四岁左右分房睡的历程对很多家长来说几乎是炼狱般的存在 。 年龄特小的孩子一般不会表现出对黑暗、鬼怪的巨大恐惧 , 而四五岁的孩子 , 开始怕分房睡 , 怕漆黑的房间 , 怕晚上莫名的异响 , 进而发展到怕做错了事情妈妈责备 , 怕爸爸妈妈因为某些琐碎的生活小事而吵架 。
一个吓人的故事 , 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是非常逼真的 , 他们在想象中倾注了太多的情感 。 他们心中关于逻辑的定义太过模糊 , 世间万物可能发生的变化在他们自己的小世界里太多太多 。 那里 , 狼真的会吃掉外婆;蛇 , 真的能咬死农夫;衣橱里藏着的鬼怪 , 真的能让自己再也见不到妈妈 。
在这个阶段 , 对孩子们来说 , 更重要的技能是能否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 “爸爸很困了实在不能再陪你玩了”“妈妈找了半天没找到你 , 你知道妈妈有多着急吗”…… 3-5岁的孩子 , 只有学会了站在别的角度看世界 , 才能真正领会上面这些苦口婆心的话 。
而这 , 恰恰就是社交功能与道德养成的重要基础 。 事实上 , 日常生活中他们也是这么做的——过家家 , 就是最典型的角色扮演 , 即站在另一个角度展现角色与约束行为 。
曾经在医院碰到一个四岁的小男孩要抽血 , 他的爷爷奶奶死死地把孩子摁在护士面前 , 孩子因为恐惧而大声哭闹——也许是因为急中生智 , 他扯开嗓子带着哭腔在抽血大厅里大喊了一句:“我还是个孩子!你们不能这样对我!”人们哄堂大笑 。 其实 , 这孩子小小年纪 , 已经知道了可以要求别人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了 。
3
再来说说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 这个能力 , 3岁以下的孩子就不要多奢望了 , 基本上绝大多数孩子是不会有什么表现的——但一过了3岁 , 这个能力在孩子中会出现了像身高一般的极为分散的增长 。 有的人自控能力在短短两年内提升了非常高 , 有的人却长进平平 。
- 开端|《开端》结局是be了吗 《开端》大结局是什么
- 《流光之城》|《流光之城》七爷结局是什么 孟七爷喜欢冯世真吗
- 孟绪安结局|《流光之城》孟绪安结局是什么 冯世真和孟绪安有感情线吗
- 什么|摊上个“邋遢”的婆婆是种什么体验?过来人:真后悔月子没在娘家
- 因为|头胎和二胎入盆时间有什么不同?二胎妈妈很着急!
- 家长|幼儿园不允许探视,爷爷想了一个办法,网友:好可爱的爷爷
- 重复率|90后小夫妻的结婚证火了,看到上面的名字后,网友:孩子叫什么?
- 倾城亦清欢|《倾城亦清欢》是根据什么小说改编的 倾城亦清欢原著小说结局是什么
- 午餐|幼儿园老师发午餐照秒撤回,眼尖家长发现不妥,群里一下子沸腾了
- 什么|尹建莉:“看道理”,胜过“讲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