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后非常难受 中暑了可以去汗蒸吗( 四 )


4.益气养阴,扶正固脱法
适应证:气阴耗竭证 。
代表方:王氏清暑益气汤加减 。本方清热解暑,益气养阴 。用于暑热耗伤津气,身热汗多,口渴心烦,体倦少气,脉虚数 。
常用药:西洋参、麦冬、玉竹、北沙参、鲜石斛、生地益气养阴;五味子敛阴固脱;鲜芦根清热生津;鲜石菖蒲、绿茶叶醒神开窍 。
加减:汗多气促,加煅牡蛎、山萸肉敛汗固脱;面唇青紫,肢厥脉微去生地,加红参、制附片、干姜、炙甘草回阳益气固脱;如血压下降明显,脉微欲绝,同时用生脉注射液20~30ml加入5%葡萄糖液500~1000ml中静脉滴注,扶正救脱 。
三、复法应用
清心开窍,益气养阴法
适应证:暑热内闭,气阴外脱证 。症见身热,口渴,呼吸浅促,汗多肤凉,四肢逆冷或嗜睡,甚则神昏,舌质红或淡红,少津,脉洪数或细数无力,或至数不清 。
代表方:清营汤合生脉散加减 。前方凉营清心,泄热护阴,用于热入心营,身热,烦躁,口渴,甚则神昏;后方益气养阴固脱,用于气短,神萎,口渴,汗黏等 。
常用药:水牛角、黄连、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西洋参、麦冬、玉竹、五味子益气养阴固脱 。
加减:热盛加大青叶、丹皮、黑山栀清营解毒;痰热蒙蔽心包,神昏,喉中痰鸣加天竺黄、川贝母、胆南星等化痰开窍;阴虚热郁,气滞血瘀加赤芍、丹皮、丹参凉血化瘀 。
四、其他疗法
1.常用中成药
(1)人丹:功能与主治:醒脑止晕,用于轻度中暑,头晕等 。用法与用量:
每次4~8粒,每日2~3次,吞服或含服 。
(2)红灵丹:功能与主治:祛暑,开窍,辟秽,解毒 。用于中暑昏厥,头晕胸闷,腹痛吐泻 。用法与用量:
每次0.6g,每日1~2次,口服 。
(3)诸葛行军散:功能与主治:开窍解暑,辟秽解毒 。用于暑热秽浊伤人,头晕目眩,烦躁,神昏,腹痛吐泻等症 。用法与用量:
每次0.3~0.9g,每日1~2次,口服 。
(4)痧药蟾酥丸:功能与主治:祛暑辟秽,开窍解毒 。用于暑夹秽浊所致的昏厥,呕吐泄泻,腹中绞痛,胸满腹胀 。用法与用量:
每次10粒,每日2~3次,口服 。
(5)辟瘟丹:功能与主治:祛暑化湿,辟秽泄浊 。用于感受暑湿秽浊,头晕胸闷,腹痛吐泻 。用法与用量:
每次0.3~0.9g,每日1~3次,口服 。
(6)玉枢丹:功能与主治:祛暑泄浊,辟秽解毒 。用于暑秽伤人,脘腹胀闷,呕吐泄泻,甚则人事不清 。用法与用量:
每次0.6g,每日2~3次,口服 。
2.外治疗法
(1)取嚏法:用行军散少许,放入鼻中使之得嚏 。神昏者用通关散吹鼻 。
(2)刮痧法:可予刮痧,亦可放痧,也可用扯(拧)揪痧法,用于头昏、头痛、吐泻等症,不适于脱证 。对高热昏厥者亦可用放血疗法 。
五、临证勾要
1.关于“暑当与汗皆出”说
《内经》治暑之法,有“暑当与汗皆出”之说,认为暑邪之中人为病,多有邪热兼夹湿邪郁闭遏表之象,应予“汗法”解之,发汗则暑湿随之而出 。正如《医门法律·三气门方》所云:“凡治中暑病,遇无汗者,必以得汗为正……中暑必至多汗,反无汗者,非因水湿所持,即为风寒所闭,此宜先散外邪,得汗已,方清其内 。”“凡治中暑病,无故妄行温补,致令暑邪深入,逼血妄行,医之罪也 。
暑伤气,才中即恹恹短息,有似乎虚,故清暑益气,兼而行之 。”“凡治中暑病,不兼治其湿者,医之过也 。
故临证治疗中暑无汗之证,需注意在运用清暑益气养阴的同时,适当配合运用解表药,以求得汗,宣透暑湿之邪 。而中暑有汗者,则需据《伤寒六书纂要辨疑·温毒中暍》所称:“凡中暑自汗者,不可用药止汗,以暑当与汗而俱出也 。”不可用敛汗之品,以免留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