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辨别“暑之轻、重、风、厥”
中暑之病古有“轻、重、风、厥”之不同,《证治汇补·暑证》谓:“中暍者……轻者头疼恶热,发热烦躁,扪之肌肤热,唇干舌赤,前板齿燥,大渴引饮,汗雨大泄,无气以动,无气以言,脉洪大浮数而虚豁”,“重者昏迷卒倒”,“暑风由冲斥道途,中暑热极,火盛金衰,木旺生风,脾土受邪,故卒然昏倒,手足搐搦,内扰神舍,志识不清而瞀闷无知”,“暑厥者,即暑暍病兼手足厥冷” 。
病情程度各有不同,故临证治疗需结合具体症状辨别“轻、重、风、厥”,分别采用清暑泄热、养阴益气、息风止痉、开窍醒神、回阳救逆等法治之 。
【特色经验】
一、临证经验
1.高热不退者病情危重
某些重症中暑病人,因暴受暑热,突然神昏、抽搐、汗出、肤凉,病势虽然迅急,但经仔细检查,未见生命指征有明显改变,只要处理恰当,多能较快转危为安,唯高热不退者,病情易于恶化生变,必须高度警惕,尽早采取多种疗法综合处理 。
2.降温应避免冰伏邪热
中暑高热,肌表灼热无汗,或体温虽高而面白肢冷者,此为暑热内闭,不得外泄,当宗《素问·热论》“暑当与汗皆出,勿止”之训,用温热毛巾擦身,或用30%酒精擦浴全身,至皮肤微红为度,可助体温散发 。不宜用冰敷及冷水擦浴,以免闭邪 。若气阴耗竭,神识昏昧,身热不显,汗多者,可用灸法固脱,不宜用清心药强开其窍,或用刺血疗法 。
3.注意暑多兼湿的病理特点
炎夏酷暑,天热地湿,气温骤升,湿度亦高,每见暑热夹湿,郁遏表里,故叶天士倡“暑必夹湿”之说,湿遏卫表则汗少不畅,暑热不得随汗外泄;暑湿蕴中,湿热郁蒸,阻滞气机,亦难速得清化 。治疗当在清解暑热的同时配合芳香化浊、苦温化湿之品,如藿香、佩兰、豆卷、香薷、厚朴等疏解表里,宣展气机 。
二、验案举例
忻某,女,33岁 。
1974年7月28日初诊 。时值盛夏,在高温下工作,先觉微有恶寒,继而发热,有汗不多,头昏而痛,口渴欲冷饮,神情烦躁不安,胸闷气粗,呼吸短促,脘宇不适,腹部微有胀满,******如常,小便色黄,延至午后,病情愈益加剧,四肢拘急,时有抽搐,阵阵麻痛,不能伸直,指趾拘挛,面色红赤,舌质红,苔薄白,脉细数 。
体温38.7℃,脉搏110次/分,呼吸24次/分 。诊断为中暑 。
辨证施治:夏月卒中暑邪,热灼阳明,气机郁阻,有动风之势,治予辛寒清热,仿白虎汤意 。处方:
石膏30g,知母、金银花、连翘心各9g,益元散(包)12g,扁豆衣、木瓜各9g,鲜芦根30g,淡竹叶12g,鲜荷叶9g 。服药前先予针刺曲池(双)、合谷(双),刮痧1次,给以金银花露频饮代茶,继再服药 。药后症势逐渐缓解,口渴引饮,胸闷心烦,呼吸短促,四肢拘急麻木均减,唯头昏、面赤、心慌、神疲,体温37.8℃,继服2剂,热平,诸候均瘥 。
按:本案为高温所致中暑,因暑邪夹湿遏表,故外则汗少不畅,热闭于里,不能外泄,身热不解,热灼津伤,筋脉失养,暑热动风,以至四肢拘急,抽搐 。治用辛寒之剂,透热于外,热随汗解,诸症自平 。
【预后及转归】
本病预后一般良好,但高热、神昏、动风、虚脱者重,暑邪过盛,正气耗竭者,亦可致死 。
【预防与调护】
高温季节应提早宣传中暑防治知识,积极落实各项防暑降温措施,调整劳动时间和作息制度,注意劳逸结合,加强环境的通风降温 。服清凉饮料,如乌梅绿豆汤等 。大汗淋漓者,应鼓励多饮盐水,或含盐饮料 。饮食宜清淡,忌油腻 。
- 经常吃完中饭后就拉肚子 吃了午饭上吐下泻
- 矿泉水开瓶后能放几天
- 口罩|关于口罩的4个谣言 口罩用后如何处理
- 地光出现后多久会地震
- 怀念过去的古诗
- 喝奶茶会升高血脂吗 喝酒后能喝奶茶吗
- 车后贴壁虎是什么意思
- 车后贴个壁虎是什么意思
- 立秋后的知了有寄生虫吗
- 2022年12月13日最新更新:昆明官渡区金马街道大树营后营37号属于什么风险等级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