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时抗拒的并不是教育的内容,而是方式
家长对孩子的控制、给予孩子的不恰当期待,常常会引发孩子的压力、焦虑和厌学心理。时下,随着“双减”政策落地,家长该如何形成对孩子合理的期待?
首先,家长需要了解孩子当下的能力,明白哪些目标是通过孩子的努力可以达成的。家长的目标要和孩子自己的理想有契合之处,而不是让孩子放弃自我,全部接受父母的全部想法。此外,要避免不同家长给予孩子互相矛盾的期待。
事实上,孩子想到家长的期待,是会有紧迫感的。做成了,会让孩子觉得被父母认可,如果做不成,也不应该让孩子认为父母会因此不爱自己。所以父母要给孩子提供必要的支持,让他们能够从身边可及的一个小目标开始,逐步去实现期待。
要将家长给孩子的期待,变成一句鼓励孩子成长的良药,而非使孩子止步不前的障碍。著名心理治疗师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一书中指出:“爱最重要的体现形式,就是关注。我们爱某个人,一定会关注对方,进而帮助对方成长。我们必须把成见放到一边,调整心理状态,满足对方的心理需要。”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也提出,人们需要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以接受人格中的所有方面。要知道,有条件的积极关注,往往是父母让孩子接受“只有你做到什么,或者按照我的要求做了,我才会接纳你,肯定你和喜欢你”,这会让孩子摒弃自己的真实情感和愿望,而只接受被父母赞许的那一部分自我,否认自己的错误和弱点,最终可能无法成为一个心理健全的人。
“双减”背景下,家长更要客观认识孩子的发展差异,和孩子一起科学分析孩子自身的优点和不足;要客观看待孩子的优缺点,关注和发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真诚地赞赏;对孩子的付出和努力适时地鼓励;根据孩子的兴趣、特点和能力制定适当的培养规划,切勿拔苗助长;要学会读懂孩子的心理需要,不将自己的心理需要强加到孩子身上。
要知道,有时孩子抗拒的并不是我们教育的内容,而是给予他的教育方式。所以,智慧家长一定要顺应孩子的年龄特点有效沟通。比如,在青春期,沟通交流一定要学会面对青春期孩子成熟感与不成熟之间的矛盾,独立性与依赖性之间的矛盾,开放性与闭锁性之间的矛盾,成就感与挫折感的矛盾交替。
所以,家长在交流中要多一些肯定,少一些否定;多一些倾听,少一些唠叨;多一些选择,少一些指令;给孩子多一份自主感,少一份控制感;多一些“我认为、我希望”的表达,少一些“你应该、你必须”的命令性的传达。
(作者为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副理事长、黄浦区教育学院副院长)
- 行程卡|行程卡带“*”会被隔离吗 行程卡带星号要核酸检测吗
- 到了孕晚期,这几个“卸货”的信号,孕妈们要注意
- 备孕干货来了,正在备孕的你别慌,学会找准排卵期“好孕”来得快
- 无影手奶爸|“无影手奶爸”抱着娃“偷吃”雪糕火了,娃就说是不是玩不起
- 目标感|孩子懒惰没有目标?比定目标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目标感”
- 萱萱|伺候儿媳坐月子,三方面要多忍让,是诱发“婆媳矛盾”的关键点
- 母则刚|“生二胎你后悔吗?“听听下面妈妈们的回答,让你很感动
- 什么|摊上个“邋遢”的婆婆是种什么体验?过来人:真后悔月子没在娘家
- 若不想与脾虚“沾亲带友”,改3习,戒2物,脾胃慢慢变“强壮”
- 飞鹤再推新品星飞帆卓睿 唤醒宝宝天生“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