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芳|Qing听丨被流动家庭忽略的幼儿早教 他们想让2600万孩子受益( 二 )


后来,小芳又生了小儿子,有了之前的经验,小芳很重视儿子的早教,很早就带他到活力社区参加活动。她发现,由于早教开始的时间更早,一岁多的儿子比姐姐同龄时要活跃得多,他可以自己拿着玩具去跟小朋友玩,而不会赖在妈妈怀里,“跟他姐姐不一样,儿子不怕生,安全感很强。”
在来到活力社区之前,小芳最怕孩子哭闹,也不知道怎么哄孩子。后来她学会了手指谣和一些亲子游戏,顺手就能比划起来,孩子很快就不哭了。
在活力社区参加一段时间活动后,有老师开始邀请小芳当志愿者,起初帮着维持一下秩序,后来逐渐可以带一些活动环节,比如手指谣和讲绘本。
“讲绘本并不是照着书念就可以,而是应该区分角色,加上语气和动作。”活力社区的老师将这些技巧告诉小芳,也会告诉她这些环节对孩子的帮助。小芳回到家里,拿着绘本讲给两个孩子听,或者和他们一起玩手指谣,这样锻炼自己。
现在,作为活力社区公益项目的受益者,小芳已经能够独立带其他家长和孩子做一些亲子项目。

小芳|Qing听丨被流动家庭忽略的幼儿早教 他们想让2600万孩子受益
文章插图


从受益者到亲子老师
像小芳这样从带孩子的妈妈到志愿者只是第一步,做一段时间志愿者后,如果双方都有意愿,志愿者可以成为实习老师,接受完整的亲子课程培训,培训达标后会成为亲子老师,传授亲子课程。
金盏西村的活力社区内,包括负责人徐红在内的亲子老师都是由项目受益者转化过来的。
赵丽2018年搬到金盏西村,她的老家在河南,丈夫是北京平谷的一个的哥,为了能够让孩子享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他们便来到这边居住。
虽然丈夫是北京户籍,但其实赵丽一家人的生活却是典型的“流动人口”,他们先后搬了五次家,从索家屯到草场地,从黑桥到金盏,直到这两三年随着大女儿开始上学,小女儿上幼儿园,他们才稳定下来。
赵丽的大女儿今年12岁,小女儿4岁,姐妹俩相差了将近9岁。从有了大女儿开始,赵丽就不再上班,一直在家带孩子。那段时间她觉得自己“在家待的时间太长,不自信,待傻了。”她很少带小女儿出门,在家的时候女儿玩玩具,她就玩手机。
赵丽的丈夫经常上夜班,白天要回家休息,她就只能带着孩子憋在小屋里,大声也不敢出,用她的话说“都快抑郁了”。
当时邻居一个阿姨告诉她,村里有一个叫“活力社区”的地方,可以免费带孩子玩,有滑梯和海洋球,还能免费看书。那时候的赵丽也不懂什么是早教、什么是亲子课程,单纯想给孩子找个能玩耍的地方。

小芳|Qing听丨被流动家庭忽略的幼儿早教 他们想让2600万孩子受益
文章插图


玩了几天,赵丽发觉女儿和别的孩子不太一样:不爱说话,不爱和小朋友玩,孤僻、内向,而且见到生人就低头。这一点给赵丽的触动很深,她觉得不能让孩子老憋在家里,应该多带她出去。
于是,母女俩成了活力社区的“常客”。小女儿2岁时,她报了亲子班。要开运动会时,有老师邀请她当志愿者,帮忙维持秩序和签到。赵丽就加入了进来,后来又进入妈妈小组,学习律动、绘本阅读等技巧。之后社区的老师又邀请赵丽做实习老师。赵丽想,大女儿已经上学了,小女儿也上了幼儿园,待在家也没事做,最重要的是在这里做志愿者,她很开心。
不过,做老师的难度赵丽一开始可没想到。活力社区的亲子课程内容与商业性亲子课堂的课程相差无几,赵丽跟着课程督导老师备课,先从教姿教态开始学起,如何跟孩子和家长开场,穿什么样的衣服,这些基础都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