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之歌歌词 固本止崩汤趣味方歌( 九 )


(3)上热下寒证出血量多,色红有块,或淋漓不已,既可见头昏头痛,烦热口渴,又可见腰酸,小腹有冷感,******稍溏,尿频 。上热者,心肝之热也,下寒者,肾阳偏虚也 。治疗当分两种情况:下寒较轻者,从血热夹瘀论治,以固经丸(汤)合加味失笑散,但需加入炮姜或肉桂或艾叶各6~8g;下寒较重者,必须与上热合治,可在清热化瘀的方药中加川断12g,炒白术10g,炮姜3g,肉桂(后下)3g,以适应围绝经期病情错杂的要求 。
固经丸疗效不佳时,可转用震灵丹 。震灵丹不仅化瘀止血,而且温下作用亦十分明显,其中赤石脂、白石脂、禹余粮等石类温涩之品并有调治奇经的作用,有利于排除瘀浊 。崩漏中的血瘀,前人谓之“瘀结”,不易排除 。虽需化,还要固,且需以固为主,是治疗围绝经期崩漏的特点 。
此外,由于围绝经期患者情绪不稳定,烦躁忧郁、气机不畅也可导致血瘀 。就妇科特征而言,属于血瘀夹血热,就全身症状而言,属于阴虚心肝火旺的崩漏患者,还必须以滋阴养宫为主,佐以化瘀止血 。
一般出血期用固经丸合加味失笑散治疗 。崩漏控制后,除围绝经早期患者需运用调周法,恢复******周期和排***功能外,围绝经中晚期已不适用调周法,故转从心肝脾胃论治,重点在于调理脾胃与心肝 。脾胃为后天之本,先天已衰,全赖水谷以滋养,故其固本复旧重在调脾胃;调理心肝可以稳定心理,舒畅情怀,防止发作,巩固疗效 。
在青春期或围绝经期崩漏中,的确有部分患者属于肾阴癸水过盛者,不仅要尽快控制出血,而且要防止其结为癥瘕 。
一般宜清热滋阴,可选用清经散、知柏地黄汤治疗,同时加入化瘀止血之品,必要时可配合其他综合措施以止血 。
验案举例
庞某,女,49岁,大学教师,已婚 。
2008年1月6日初诊 。患者反复******出血2月余,量多如冲3天,呈阵发性,色红,有较大血块,腹不痛,伴头昏心慌,胸闷烦躁,夜寐甚差,小腹作胀,腰骶酸楚,面色?白,但又时见潮红,******偏干,小便偏少,色黄,舌边有瘀点,舌苔黄白腻,脉弦细 。患者初潮16岁,5/28~37日,量一般,色红质稠,无痛经,生育史1-0-2-1 。工具避孕 。
平时带下或多,色黄白相间,质黏稠 。妇科检查发现子宫偏大,质地偏硬,余无异常 。b超及宫腔镜检查未发现异常 。血象检查:红细胞、血红蛋白低下,白细胞亦偏低,淋巴细胞略高,出凝血时间有所延长 。既往有类似病史,常服“妇康片”止血,因出现转氨酶升高而停用,就诊前西医建议其诊刮,因有思想顾虑,未接受手术,前来就诊 。
诊断:崩漏(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
中医辨证:
年届七七,肝肾阴虚,瘀热交阻,冲任不固,发为崩漏 。治拟补肾清肝,化瘀止血固冲,方用四草汤合加味失笑散加减 。处方:鹿衔草30g,马鞭草、益母草、茜草炭、丹皮、赤芍、大蓟、小蓟、五灵脂、蒲黄炭(包煎)、炒川断、制香附各10g,广木香9g 。
服药7剂后复诊,告知出血虽有所减少,但偶尔又见增多,诸症略有改善,改从滋阴清热合化瘀止血之法,方用固经丸合加味失笑散加减 。处方:炙龟板(先煎)、炒黄柏、椿根皮、女贞子、墨旱莲、炒川断、炒五灵脂、炒蒲黄(包煎)、大黄炭、大蓟、小蓟、党参各10g,陈皮6g 。
服药9剂后******出血始净,但头昏心烦,夜寐易醒,纳少便溏,腰酸耳鸣,舌质偏红,苔薄腻,脉沉细弦,转从调理心肝脾论治,用加味归脾汤合滋肾清心汤加减 。处方:钩藤(后下)15g,山药、山萸肉、丹皮、茯苓、川断、菟丝子各10g,太子参15g,炒白术10g,广郁金10g,合欢皮9g,酸枣仁10g,莲子心5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