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之歌歌词 固本止崩汤趣味方歌( 六 )


基本治法:益气健脾,养血止血 。
方药运用:加味归脾汤(《济生方》)加减 。
黄芪15g,煨木香10g,白术10g,酸枣仁10g,黑当归10g,远志12g,茯神10g,龙眼肉15g,炒扁豆12g,砂仁(后下)5g 。
方中黄芪益气;白术、炒扁豆、砂仁补气健脾;黑当归生血止血;龙眼肉、酸枣仁、远志、茯神养心安神;煨木香理气醒脾,使补而不滞 。全方益气以生血,气旺则能摄血,故治脾胃虚弱之崩漏 。
服法:水煎分服,每日1剂 。出血过多时,每日2剂 。
加减:夹血瘀者,合加味失笑散 。更年期患者当照顾两个方面:
一是疏肝解郁,常需加入炒荆芥、白芍各10g,或炒柴胡6g,钩藤(后下)10g等;二是安定心神,常需加入合欢皮、紫贝齿(先煎)、炒枣仁各10g等 。
(3)兼湿热证
证候:崩漏出血量多,色红,质黏有血块,或带下色黄,质黏有秽味,面色萎黄,神疲,脘腹痞胀,不思纳谷,******时溏,舌质淡,苔白腻,脉细濡 。
分析:湿邪阻于冲任,蕴蒸生热,湿热扰动冲任血海,影响固藏,故崩漏出血量多;湿热与血搏结,故色红,质黏有血块;湿热流注下焦,任带二脉失约,故带下色黄,质黏有秽味;湿热熏蒸,故脘腹痞胀,不思纳谷,******时溏;湿热阻络,故面色萎黄,神疲;舌质淡,苔白腻,脉细濡均为湿热之象 。
基本治法:利湿化浊 。
方药运用:红藤败酱散(夏桂成经验方)加减 。
红藤10g,败酱草12g,丹皮10g,薏苡仁15g,延胡索10g,制香附10g,大小蓟各15g,炒蒲黄(包煎)10g,仙鹤草12g,马齿苋15g 。
方中红藤、败酱草清热利湿,加薏苡仁利湿之力更强;丹皮、大小蓟、仙鹤草清热凉血止血;延胡索、制香附行气燥湿;马齿苋清热利湿止血;炒蒲黄化瘀止血 。诸药合用,共奏利湿化浊之功 。
服法:水煎分服,每日1剂 。
加减:伴腰酸坠胀者,加炒川断15g,桑寄生15g,补骨脂10g;******溏薄者,加炒木香10g,炒扁豆12g,砂仁5g;带下量多色黄者,加椿根皮15g,苍术10g,怀牛膝10g,在利湿化浊中仍要贯穿化瘀以调之 。
【其他治疗】
1.中成药
(1)出血期用药
①功血宁(《中医妇科验方选》王敏之方)
处方:
黄芪60g,炙知母20g,柴胡、桔梗各10g,升麻炭30g,红参18g,吴茱萸30g,桑寄生60g,莲房炭30g,棕榈炭60g,杜仲炭30g,石榴皮炭30g,艾叶炭24g,仙鹤草60g,煅牡蛎30g,三七粉18g,炮姜炭15g,当归身24g,芥穗炭24g 。
服法:上药共为细末,用伏龙肝100g煎水,合山药粉50g,打糊为丸,每丸6g,早晚各服1丸,忌食生冷 。
适应证:脾肾两虚性崩漏 。
②震灵丹 每次9g,每日3次,适用于血瘀性崩漏 。
③血安片 每次4片,每日3次,适用于血热性崩漏 。
④断血流片 每次10片,每日3次,适用于血热性崩漏 。
⑤益宫止血口服液 每次20m1,每日3次,适用于功血气阴两虚者 。
⑥清经颗粒 每次5g,每日2次,******干净后服用,15天为1疗程,适用于功血血热证 。
⑦生三七胶囊 每次3粒,每日1~2次,适用于功血血瘀证 。
⑧血竭胶囊 每次4~6粒,每日3次,15天为1疗程 。能活血化瘀,收敛止血,消炎止痛,生肌敛疮,补血益气,适用于子宫异常性出血 。服药期间忌服酸性食物 。
⑨荷叶丸 每次1丸,每日2~3次,空腹温开水送服,适用于崩漏血热证 。忌食辛辣油腻 。
⑩参茜固经冲剂 每次1袋,每日2次,有******周期者,经前1周开始服用,至经净止,适用于功血气阴两虚证 。
?紫地宁血散 每次8g,每日3~4次,凉开水或温水调服,适用于功血血热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