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之歌歌词 固本止崩汤趣味方歌( 五 )


加减:心悸失眠者,加炒枣仁6g,青龙齿(先煎)10g;******偏溏者,去熟地、黄柏,加砂仁(后下)5g,炮姜6g 。
(4)阳虚瘀浊证
证候:崩漏日久,量多或淋漓不止,色淡红,质稀或有血块,头昏腰酸,形寒肢冷,面色?白,纳欠神疲,心慌心悸,舌质淡,苔白腻,根部略厚,脉细弱 。
分析:肾阳虚衰,阳不摄阴,封藏失司,冲任不固,故见崩漏日久,量多或淋漓不止;肾阳虚,血失温煦,涩而结瘀,故色淡红,质稀或有血块;脾肾阳气不足,故见头昏腰酸,形寒肢冷,面色?白,纳欠神疲,心慌心悸;舌质淡,苔白腻,根部略厚,脉细弱均为阳虚瘀浊之象 。
基本治法:补肾助阳,化瘀固冲 。
方药运用:固本止崩汤(《傅青主女科》)合震灵丹加减 。
人(党)参30g,黄芪15g,白术、熟地、黑当归、炒川断、陈棕炭各10g,黑姜5g,炙甘草6g 。
方中人(党)参、黄芪大补元气,升阳固本;白术健脾,资血之源又统血归经;熟地滋阴养血,“于补阴之中行止崩之法”;“气不足便是寒”,佐黑姜既可引血归经,又有补火温阳而收敛之妙;黄芪配当归含有当归补血汤之意,功能补血;熟地配当归一阴一阳,补血和血;炒川断温肾止血;陈棕炭固涩止血;炙甘草补气和中 。诸药合用,共达补肾助阳,化瘀固冲之功 。
服法:水煎分服,每日1剂 。出血过多时,每日2剂 。
加减:******偏溏者,去熟地,加砂仁(后下)5g,六曲、建莲子各10g;心烦失眠者,加龙骨、牡蛎各15g,炒枣仁10g;夹有血块,淋漓不净者,加失笑散(包煎)10g,益母草15g;出血过多者,吞服红参粉3g,三七粉3g 。
2.兼证型
(1)兼心肝郁火证
证候:崩漏量多,色红,有血块,或淋漓不已,色紫红,有小血块,伴头昏头痛,胸闷烦躁,心悸失眠,胸胁胀闷,时欲叹气,纳欠腹胀,口苦口干,尿黄便坚,舌质红,苔黄腻,脉弦细 。
分析:情志不遂,心肝郁火内蕴,损伤冲任,血海沸溢,热结成瘀,迫血妄行,故崩漏量多,色红,有血块,或淋漓不已,色紫红,有小血块;郁火内扰,气机不畅,故头昏头痛,胸闷烦躁,心悸失眠,胸胁胀闷,时欲叹气;肝木克土,脾气不健,故纳欠腹胀;肝火内炽,故口苦口干,尿黄便坚;舌质红,苔黄腻,脉弦细均为心肝郁火之象 。
基本治法:清热解郁,化瘀止血 。
方药运用:丹栀逍遥散(《校注妇人良方》)合加味失笑散 。
丹皮10g,炒山栀6g,炒柴胡6g,黄芩10g,陈皮6g,广木香6g,合欢皮10g,失笑散(包煎)10g 。
方中丹皮、炒山栀、炒柴胡疏肝解郁,清热凉血;黄芩助前药增强清热之力;失笑散化瘀止血,化中有止;合欢皮、广木香、陈皮行气解郁 。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郁、化瘀止血之功 。
服法:水煎分服,每日1剂 。出血过多时,每日2剂 。另吞震灵丹,每次6~9g,每日3次 。
加减:更年期患此者必须注意两大特点:
一是安定心神,上方加钩藤(后下)12g,莲子心5g,青龙齿(先煎)10g,合欢皮9g;二是心肝气郁者必影响脾胃,上方加太子参15g,陈皮6g,广木香6g,即前人“见肝传脾,当先实脾”之意也 。
(2)兼脾胃虚弱证
证候:崩漏日久量多,色淡红,或有血块,或淋漓不已,色淡红,无血块,伴头昏心悸,面乏华色,神疲乏力,纳欠腹胀,******易溏,或面浮足肿,气短易汗,舌质淡红,苔白腻,脉细弱或细 。
分析:脾虚中气虚弱,甚或下陷,冲任不固,血失统摄,故崩漏日久量多,或淋漓不已;气虚火不足,血涩成瘀,故色淡红,或有血块;脾虚气血不足,故头昏心悸,面乏华色,神疲乏力;脾失健运,故纳欠腹胀,******易溏;气虚阳弱,水湿内停,故面浮足肿,气短易汗;舌质淡红,苔白腻,脉细弱或细均为脾胃虚弱之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