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之歌歌词 固本止崩汤趣味方歌( 四 )


方药运用:固经汤(《医学入门》)合加味失笑散 。
炙龟板(先煎)10~15g,炒黄柏6~12g,椿根白皮12g,白芍10g,炒子芩9g,炒五灵脂10g,蒲黄炭(包煎)6~9g,大小蓟各15g,血余炭10g,大黄炭6g,女贞子15g,墨旱莲15g 。
方中炙龟板滋肾固冲,为君药;黄柏坚阴泻火,佐龟板以纠正阴虚火旺的不平衡状态;白芍、椿根白皮助龟板滋阴养血,固经止血;黄芩助黄柏以清热;五灵脂、蒲黄炭化瘀止血;大小蓟清热凉血止血;大黄炭凉血逐瘀止血;血余炭助大黄炭止血;女贞子、墨旱莲既滋补肝肾之阴,又能止血 。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凉血、固经止血之效 。
服法:水煎分服,每日1剂 。出血过多时,每日2剂 。另加服云南白药,每次0.5g,每日2~3次 。
加减:淋漓不断,色紫黑,有血块,加三七粉(另吞)5g;心烦寐差,加炒枣仁6g,柏子仁10g,夜交藤15g;血去气弱,面色苍白,神疲乏力,加黄芪、党参各15g,枸杞子10g 。
(2)热瘀虚偏瘀证
证候:经血非时而下,或量多阵冲,或量少淋漓,时下时止,色紫黑,有血块或大血块,小腹不舒,或有胀感,胸闷烦躁,口渴不欲饮,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细涩或细弦 。
分析:冲任、子宫瘀血阻滞,新血不安,故经血非时而下;离经之瘀时聚时散,故见量多阵冲,或量少淋漓,时下时止,色紫黑,有血块或大血块;瘀阻冲任、子宫,不通则痛,故见小腹不舒,或有胀感;瘀阻中隔,津不上承,故见胸闷烦躁,口渴不欲饮;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细涩或细弦均为热瘀虚偏瘀之象 。
基本治法:化瘀止血 。
方药运用:
四草汤(夏桂成经验方)合加味失笑散 。
鹿衔草、马鞭草各15g,茜草、益母草、五灵脂、蒲黄(包煎)各10g,黑当归、赤白芍、川续断、山楂、血见愁各10g,大黄炭6g 。
方中鹿衔草清热止血;马鞭草清热利湿,化瘀止血;茜草化瘀止血;益母草化瘀止血,收缩子宫;五灵脂、蒲黄化瘀止血,化中有止;黑当归养血止血;赤白芍、山楂养阴化瘀调经;川断温补肾气止血;血见愁、大黄炭化瘀止血 。诸药合用,共奏化瘀止血功效 。
服法:水煎分服,每日1剂 。出血过多时,每日2剂 。
加减:血瘀夹热者,加大小蓟、仙鹤草、炒丹皮各10g,钩藤(后下)15g;血瘀夹寒者,加艾叶、官桂各5g,生姜5片;兼气虚者,加黄芪、党参各15g,枸杞子10g;出血量多者,加三七粉(另吞),每次15g,每日3次 。
(3)热瘀虚偏虚证
证候:经血非时而下,或量多如注,或淋漓不断,久而不已,色淡红或殷红,无血块,头晕腰酸,神疲乏力,肢冷心烦,夜寐不熟,小便频数,舌质淡红,脉细弱或细数 。
分析:阴虚内热,热扰冲任血海,故经血非时而下,或量多如注,或淋漓不断,久而不已;热灼阴血,故色淡红或殷红,无血块;肾阴不足,虚热内扰,故头晕腰酸,神疲乏力,夜寐不熟,小便频数;阴虚及阳,肢体失煦,故肢冷心烦;舌质淡红,脉细弱或细数均为热瘀虚偏虚之象 。
基本治法:补肾固冲,养血调经 。
方药运用:
二至地黄汤(《证治准绳》)合加味失笑散 。
女贞子、墨旱莲各15g,怀山药、熟地、炒黄柏、炒川断、阿胶珠、菟丝子各10g,白术9g,艾叶炭6g,炒蒲黄(包煎)10g,五灵脂8g 。
方中女贞子、墨旱莲既能滋补肝肾之阴,又能止血;熟地、山药滋补肝肾;炒黄柏坚阴泻火;菟丝子、炒川断补肝肾止血;白术健脾益气;阿胶珠、艾叶炭养血止血;加味失笑散化瘀止血 。诸药合用,共奏补肾固冲、养血调经之功 。
服法:水煎分服,每日1剂 。出血过多时,每日2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