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妈妈总结了育儿路上的5个大“坑”,家有孩子,请记得要避开

导语:生娃容易养娃难 , 这个难不仅仅表现在花销上面 , 更重要的是在孩子安全和教育方面 。 每一位新妈妈都是第一次做母亲 , 遇到突发情况后都会惊慌失措 。 一旦意外情况处理不好 , 可能会对孩子造成二次伤害 。

护士妈妈总结了育儿路上的5个大“坑”,家有孩子,请记得要避开
文章图片
为此 , 梓宸爸爸咨询了一位在儿童医院工作的护士妈妈 , 让她为大家分享一下经验 , 指出育儿路上的一些大“坑” , 方便我们避开 。
育儿路上的5个大“坑”
生活中 , 有没有一些从小用到大的“偏方”?比如:烫伤了抹酱油或涂香油;鱼刺卡嗓子了 , 喝醋或吃馒头;从床上摔下来了 , 听到孩子哭就马上抱起来哄?这些做法 , 看似是经验之谈 , 实际上不仅无效 , 还有可能会对孩子造成二次伤害 。
1、孩子跌落或摔伤 , 马上抱起来哄
说到孩子从沙发或者床上掉下来 , 几乎每个父母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 毕竟 , 一个人带娃不可能永远守在孩子身边 。 走开没一会儿 , 可能孩子就掉下来了 。 听到孩子的哭声 , 很多父母第一反应是赶紧抱起安抚:“吹吹就不痛了” 。 等孩子停止哭泣后 , 再看看伤到哪里了 。

护士妈妈总结了育儿路上的5个大“坑”,家有孩子,请记得要避开
文章图片
但是这个做法并不妥当 。
比起明显的皮肉擦伤 , 更大的隐患藏在一些看不到的地方 , 比如脑震荡、骨折、颅内出血等 , 如果贸然抱起 , 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二次伤害

那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什么呢?
坚持先观察再抱起的首要原则 。
虽然说 , 看到孩子摔着了 , 立刻抱起是每个当父母的本能 。 但安全起见 , 尽量做到确认孩子没事后 , 才可以抱起安抚 。

护士妈妈总结了育儿路上的5个大“坑”,家有孩子,请记得要避开
文章图片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确认宝宝的情况:
观察意识状态:
孩子落地后 , 观察他的意识状态是最重要的 。 如果孩子“哇”一下放声大哭 , 看到爸爸妈妈哭得更响亮 , 这是件好事 , 意味着脑部受伤的可能性较小;如果孩子失去意识、不哭不闹或持续哭闹不止时 , 那就要怀疑脑部受伤了 , 需要立即就医 。
观察出血情况:
孩子没有前面说的这些情况的话 , 再进一步观察他的出血情况 。 如果孩子出血不止 , 应该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按压伤口 , 立即送往附近医院进行清创缝合 。
观察肢体活动情况:
有的孩子掉落床时是手脚着地的 , 骨骼、关节可能会受伤 , 我们可以轻轻碰他的手脚 , 如果他活动自如 , 没有肿块 , 那说明没什么大碍;如果孩子疼得嗷嗷直哭 , 或者不肯移动某侧手脚 , 可能是骨折了 , 可以把书卷起来做成简易夹板 , 护住孩子受伤的部位 , 然后马上去医院就诊 。
经过前面3个方面的观察后 , 如果确定孩子意识正常 , 没有出现出血不止、骨折的情况 , 就可以抱起安抚了 。
2、“偏方”治烫伤
小孩子好奇 , 烫伤是经常的事 , 有的父母会根据老人的经验 , 给孩子抹酱油、擦牙膏、涂香油......
广东一位3岁的小朋友 , 不小心把脸烫伤了 , 家里老人听信“猫毛能治烫伤的偏方” , 用猫毛敷在孩子的脸上 , 造成伤口感染 。

护士妈妈总结了育儿路上的5个大“坑”,家有孩子,请记得要避开
文章图片
护士妈妈指出 , 烫伤后如果涂抹异物 , 不仅不利于医生观察伤口病情 , 贻误救援时间 , 还可能会引起细菌感染 , 甚至有破伤风的风险 。
应对宝宝烫伤 , 我们要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