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湿吃什么药呢 痰湿咳嗽用药是( 三 )


宋严用和在《严氏济生方》中强调“人之气道贵乎顺,顺则津饮流通,决无痰饮之患” 。在治疗上主张“不若顺气为先,分导次之” 。
南宋医家朱佐《类编朱氏集验医方》 (1266年)中提出“气滞则痰滞,气行则痰行 。
故三生饮佐之以木香无有不效” 。
朱丹溪认为,痰郁其火,于咳难治 。对于痰病的治疗,朱丹溪总结了诸如吐、下、燥湿、理气、消导、清热、软坚散结、温阳、补土等法 。在这些治法中,他认为: “实脾土,燥脾湿,是治痰之本法也 。”(《丹溪心法》)脾为生痰之源,脾气虚则湿胜,痰易生而多,脾病湿胜为痰之本源,故实脾土,燥脾湿,助中焦之转输,乃绝痰之源的治本之法 。
基于此,朱丹溪治痰,多以燥湿健脾为主 。
“二陈汤,一身之痰都管治 。如果下行加引下药,在上加引上药 。”朱丹溪实脾燥湿多用人参、黄芪、苍术、白术、茯苓之属,中气不升用升麻,在他创制的补脾丸中,白术半斤,苍术、茯苓、陈皮各三两,可知其意在于健运中州以实脾 。朱丹溪还强调,治痰用吐法、下法攻之者,需顾护中气,不可孟浪 。此外,他还独创“倒仓法”,意在去肠胃旧积而使之洁净,推陈致新,扶虚补损,有实脾之功 。
另一方面,朱丹溪也强调“治痰不若顺气为先,气顺则一身津液自顺”的原则 。在其所制祛痰诸方中,多配伍行气之品,如陈皮、香附、枳壳、木香、枳实等 。湿痰与苍术、白术相配,热痰与青黛、黄连、黄芩为伍,风痰与天南星为伴,食积痰与神曲、山楂、麦芽同用,老痰与海浮石、半夏、瓜蒌并行 。除用药伍用行气之品外,亦重视调理人体气机,纠正七情之偏 。
【病因病机】
咳痰一症总因外感风、寒、暑、火、燥邪,内舍于肺,影响肺之气化宣肃,水津停蓄不布,加之外感湿邪殃及中焦,困遏脾阳,影响水液运化,水湿停留,聚而成痰;若肺气虚馁,失去宣发和通调水道的功能,就会影响到水液的运行和排泄,从而停蓄为痰;或脾气亏虚,运化输布失司,水湿潴留,聚而成痰;若肾气亏虚,气化无力,水液代谢失常,水液潴留,泛溢成痰 。
【类证鉴别】
咳痰辨治,当辨痰的色、质、量、味 。
咳而少痰或无痰者多属燥热、阴虚;痰多者常属痰湿、痰热、虚寒 。痰白而稀薄者属风、属寒;痰黄而稠者属热;痰白而黏者属阴虚,属燥;痰白清稀透明呈泡沫样者属气虚,属寒;痰粉红呈泡沫样者属阳虚血瘀络伤;咯吐铁锈色痰或痰中带血或血痰,多为肺热或阴虚络伤 。
咯吐脓血腥臭痰,则为热壅血瘀之肺痈;痰有热腥味或腥臭气为痰热;痰味甜者属痰湿;痰味咸者属肾虚 。
【临证经验】
一、痰热蕴肺证
证候:咳嗽痰稠色黄,胸中痞满,胀痛,口苦,舌苔黄腻,脉数 。
治则:清热祛痰 。
(1)热者清之,当分虚实:里实热之证当苦寒清热化其痰,虚热之证当甘寒滋阴清热为法,以祛其痰,药用竹茹、麦冬、沙参、天花粉、生地之属 。
(2)据痰识证,治有偏重:痰黄而少,热重于痰者,应清肺重于除痰 。火热内扰,煎熬津液而成痰,若不清泻火热,则津液代谢失其常,虽治其痰而痰终不能尽除,治痰只是治标,清热泻火方为治本,邪热清而痰自除,药用黄芩、栀子、知母、开金锁、桑白皮、瓜蒌、浙贝母、麦冬、化橘红、茯苓、桔梗 。痰黄而多,痰重于热者,应除痰重于清肺,痰湿不化,壅积日久而化热,则痰热难消,药用化橘红、法半夏、茯苓、紫苏子、黄芩、瓜蒌皮、胆南星、冬瓜子 。
脓痰腥臭是为痰热瘀结成痈之候,治宜排毒化瘀,常酌加鱼腥草、开金锁、蚤休等 。如兼见咯血者,可用鹿衔草、侧柏叶、茅根、茜草根等凉血、止血之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