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厌食倾向、缺乏安全感,只是因为学习太紧张、学业压力重?
孩子缺乏活力、常常失眠,补充膳食营养、强制孩子休息就能弥补?
农工党上海市委会12月23日发布的一篇调研报告提醒家长们,2020年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轻度抑郁的检出率为17.2%,高出2009年0.4个百分点;重度抑郁为7.4%,与2009年保持一致 。《中国青少年发展报告》显示,我国17岁以下青少年中,约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和行为的困扰,抑郁症发病率呈现低龄化趋势 。
“随着调研的深入,我们逐步发现,‘双减’政策及打击‘饭圈文化’可能给青少年带来微妙的心理变化 。”课题组相关负责人告诉采访人员,“我们注意到,‘双减’政策出台后,在给学业减负后的未成年人腾出更多空间和时间的同时,也因优质文化产品的供给还未及时跟上,给广大青少年造成一定程度的迷茫 。此外,他们中的许多人曾经拥有各自喜爱的流量明星,因此在整治行动涉及这些明星后,或更强烈地感受着焦虑、孤独和抑郁等典型社会心绪的集体性困扰 。”
文章图片
△图源网络
课题组成员们在反复调研和论证后认为,在后疫情时代,多项政策和社会管理等多方面叠加给成长中青少年带来的心理波动和变化,需要继续观察一段时间后才能得出进一步的结论 。“但是亟待重视的是,当前,社会及网络上充斥着各种所谓‘心理咨询师’‘心理导师’‘心理治疗师’‘心理医生’及‘鸡汤’味道浓郁、复制粘贴痕迹明显的所谓心理测评量表和心理健康类文章,让孩子和大人都觉得普通的心理问题完全可以通过这些渠道解决,对各地正规专业的精神卫生中心(医疗机构)反而产生恐惧感,感觉是出现重大精神问题后才需要进去 。”
一位课题组成员在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表达了她的担忧:“要让学校、家长和孩子自己,遇到心理问题和症状难以释怀时,大胆向当地精神卫生中心(专业医疗机构)咨询就诊,科学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而不是填什么乱七八糟的科普表格 。”
农工党上海市委会发布的调研报告提出的一些针对性建议中,不乏诸多让人眼前一亮的崭新观点,诸如:家长自己带头少刷视频少玩手机,多留一点与孩子互动的时间;多包容孩子的缺点,不破坏孩子的安全感;以身作则,早睡早起,保证孩子睡眠质量,培养孩子健康的作息规律;利用“双减”政策落地,主动与孩子一起参加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及兴趣活动 。
农工党上海市委会还提出要建立多元共育机制——相对统一的政府、学校、家庭、学生以及专业医疗机构的沟通平台,定期举办交流活动,除了将专业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方法传达给学校、家长和孩子外,也随时将社会上和学校里各种各样的新思潮、新现象等反映给专业医疗机构和专业医务人员,增加精准干预、精准治疗的针对性 。
【青少年|青少年的迷茫,你懂不懂?】“当然,家长们需要重视,但也不必过于担忧 。”课题组成员们普遍认为,学龄阶段未成年人(青少年)被称为Z世代,他们普遍生长成长在物质丰富、国家强大的盛世,骨子里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更强,只要假以准确的研判、充分的关心、科学的疏导以及适当的时间,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还是能够得到比较圆满解决的 。
来源:《人民政协报》(2021年12月27日 第03版)
采访人员:顾意亮
版面编辑:牛忠磊
- 不想娃童年留有遗憾,就要给足过年的“仪式感”,两种方法送给你
- 3种方式,带孩子感受新年的味道,满满的“年味儿”
- 年味越来越淡,孩子体会不到过年的乐趣?可能是你用错了方法
- 孩子|还记得当年的篮球女孩吗?20年后美成这样,坦言想做妈妈
- 人类幼崽打针图鉴,网友:承包了我一年的笑点,哈哈哈哈哈
- 张来玉|失踪20年的高考状元,留六旬父母空垂泪:我们不会放弃找回儿子
- 孩子的童年没年味儿?是你过年的方式不对,试试这种方法
- 也谈讨一下我国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弯的前因与防范
- 因为|一孕傻三年?宝妈干过的这些“傻事”,承包了我两年的笑点
- 家长|居家也欢乐 — 青少年宫幼儿园小朋友们的战“疫”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