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女俩的经历很相似,是纯属巧合,还是必然宿命?

文|悠然处之
十四年前 , 英国一位41岁的母亲葆拉 , 因吸食hailuoyin过量死于家中 , 当人们发现她的时候 , 家里还有一个3岁的女儿在一旁 , 无人照看 。
十四年后 , 悲剧再度重演 , 同样一位25岁的母亲 , 也因吸食海洛因过量死于家中 , 同时也发现她11个月大的儿子独自在家中 , 无人照看 。
这位25岁的年轻母亲 , 她就是上面41岁女性葆拉与爵士鲍勃.盖尔多夫的二女儿—皮驰斯.盖尔多夫 。
母女俩都是从事新闻和电视节目主持工作 , 是娱乐明星 , 最后的结局也是惊人的相似 。

母女俩的经历很相似,是纯属巧合,还是必然宿命?
文章图片
看到这个事例你是不是在想 , “这对母女的人生经历如此相似 , 肯定是与基因遗传有关系 。 ”
这是纯属巧合 , 还是必然宿命?是生来如此 , 还是天生非此呢?
《天生非此》这本书 , 或许能帮我们解开谜团 , 找到我们想要的答案 。
这本书的作者-奥利弗.詹姆斯是一名儿童心理医生、关系精神分析学家 , 被誉为“国民心理学家” 。
英国演化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认为 , 人类不过是行尸走肉 , 空有躯体而毫无灵魂 , 我们繁殖培养后代也不过是DNA的单纯传递 。
然而作者奥利弗.詹姆斯有不同观点 , 他认为后天父母的养育方式 , 才是最关键影响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因素 。
下面为大家分享本书的三个要点:1、为什么长大后的我们 , 却成了父母的模样2、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不同 , 结果也不同3、父母要不断感悟和学习 , 才能更好地影响孩子
为什么长大后的我们 , 成了父母的模样
为什么孩子和父母会越来越相似呢?其实在奥利弗看来 , 无外乎就是三个机制:言传、身教、身份认同 。
孩子从出生至成年 , 都是与父母生活在一起 , 父母的言行举止 , 孩子们都看在眼里 , 记在心里 , 父母的言行都是孩子学习和效仿的对象 。
文中皮驰斯与葆拉这对母女的人生经历相似惊人 , 以至于我们觉得是先天基因遗传导致 。
引起她们两个同样结果的因素 , 其实是从小母亲对女儿的言传、身教与身份认同 。
由于皮驰斯从一出生就被妈妈交给了保姆单独抚养 , 而且直到两岁的时候才跟着妈妈一起生活 。
年幼的皮驰斯从小就意识到 , 想要获得妈妈的认同 , 那么就要知道妈妈想听什么她说什么;妈妈喜欢什么她做什么 , 她要比姐姐妹妹更加聪慧 , 才能被妈妈喜欢 , 才能在家中有所处的位置 。
所以从小她就开始自主学习妈妈的聪慧 , 学习妈妈的一言一行 , 这样成为妈妈眼里聪明优秀、高情商的孩子 。
也正是这个原因 , 让她对妈妈葆拉的暴躁脾气、吸食违禁药品、追求刺激这些言行也以效仿妈妈为荣 。
皮驰斯成年后 , 一直觉得“妈妈一直生活在自己的身体里挥之不去” , 才是悲剧的再一次重演的引发因素 。
年幼时期的子女 , 完全依赖于父母 , 越是生命的早期 , 对孩子的影响越大 , 而越是被虐待的子女 , 长大后越与父母相似 。
随着年龄的增长 , 逐步意识到 , 父母的言传、身教已经给我们造成严重的影响 , 想要摆脱却发现已经在日积月累中 , 形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
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不同 , 结果也不同
父母对孩子的照料不同 , 所以结果也不同 , 这里包括出生的顺序、性别、父母的偏爱这些因素 。
皮驰斯排行老二 , 姐姐比她大六岁 , 妹妹比她小一岁半 , 从小妈妈比较喜欢姐姐 , 为了不影响姐姐 , 让保姆带着她住在地下室 , 还经常虐待她 , 三个孩子中被虐待最多的那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