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相处时,多做2件事少做4件事,孩子将来更幸福
【和孩子相处时,多做2件事少做4件事,孩子将来更幸福】#爱是个动词#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育儿先育己 。 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 , 父母的言传身教、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孩子成长 。 尽管孩子们从幼儿园就开始离开家长 , 但他们的一言一行、习惯和兴趣、文明和礼仪、意志力以及幸福感其实都源于原生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 。 在竹妈看来 ,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 对每一个父母来说都是需要专注一生的事业 , 多做2件事少做4件事 , 孩子将来更幸福!
多做2件事
一是善于观察孩子 。
我们经常在倡导蒙氏教育 , 其实蒙氏教育的精髓就是善于观察孩子 。 有学过《蒙台梭利教育方案》的家长就明白:虽然普通父母没有广博的学术背景和专业的观察训练 , 但通过随机但持续的观察 , 就能够超越育儿书本和专家 , 独立自信地解决大部分教养难题 , 成为孩子最权威的育儿专家 , 拥有绝对的育儿自信 。
观察和见证孩子成长的过程 , 家长可从大动作 , 手眼协调 , 语言 , 认知和社交五个方面入手 , 做笔记记录孩子成长进步的点点滴滴 , 从而给孩子量身定做一套最适合他的成长方案 , 更有助孩子能力的提升、需求的满足和亲子关系的更进一步 。
比如当你发现孩子是警惕型的内向宝宝 , 对周围环境变化更敏感 , 情感更丰富 , 那家长就没必要逼着孩子去学习交际 , 顺应孩子的性格 , 让他多玩一些益智的游戏、多阅读书籍更能启发孩子的思考 , 充分发挥孩子的潜力和优势 。
文章图片
二是积极鼓励孩子 。
鼓励孩子是一种智慧 , 在恰当的时机 , 用恰当的语言鼓励孩子 , 能让孩子找到自己的价值感 , 汲取到成长的力量和勇气 。 有家长爱的鼓励 , 孩子就更敢于主动去解决问题 , 更有勇气去尝试和犯错 , 更有责任感也更加担当 。
和抽象式的鼓励不同 , 如下四种鼓励方式特别值得家长学习:
一、描述式鼓励 。 把孩子的具体行为描述出来 , 给予肯定或加上父母自身的感受 。 语言要客观清晰具体 。 比如你可以这样说 , “妈妈注意到你从原先的静不下心来到今天可以独自安静地看1小时的书了 。 ”
二、感谢式鼓励 。 用致谢式语言把客观事实描述出来 , 激发孩子的内在动能 , 让他乐意去做更多 。 比如你可以这样说:“谢谢宝贝给妈妈扫地 , 不用扫地让我真的心情太好了 。 ”
三、赋能式鼓励 。 把信任的力量赋与孩子 , 用“我相信你……”之类的语言增强孩子对自己能力的认可 , 让孩子更敢于面对和挑战困难 。 比如你可以这样说:“这次考试虽然很匆忙 , 但爸爸相信你能行 。 ”
四、启发式鼓励 。 以提问的方式启发孩子进一步思考 , 帮助正确的行为得到强化 。 提问的内容包括孩子的感受 , 完成的过程和方法以及接下来的行动 。 比如你可以这样说:“这个积木不是很难拼吗 , 你怎么这么快就拼好了?”
文章图片
少做4件事
一是经常看手机 。
电子产品对于没有自制力的孩子来说 , 是诱惑也是陷阱 。 沉溺于电子产品的孩子 , 往往会在五彩缤纷的虚拟世界中无法自拔 , 进而丧失了与别人交流 , 与社会交流的能力 。 而想让孩子不入坑 , 最好的办法不是杜绝孩子接触电子产品 , 而是家长以身作则少看手机 。
如果家长一回家就捧起书本看 , 一副津津有味的样子 , 那孩子自然也会被书本吸引 , 想要翻一翻、看一看 , 寻找书本让爸爸妈妈快乐的秘籍;而反之 , 如果家长经常很满足地看手机 , 那孩子也同样会觉得手机很有趣 , 从而不自觉地上瘾 。 信息大爆炸的时候 , 更需要我们更懂专注和取舍 , 很显然只有放下手机才办得到 。
- 小时候过新年穿新衣,现在新年你们会给孩子准备特别的仪式感吗?
- 张艺谋|张艺谋讲狙击手和长津湖的区别 你怎样看待这两部电影
- 父母|孩子如果出现下面几点,证明是被父母宠溺坏了,要赶紧纠正
- 宝妈|如果流露出5个迹象,父母不用藏着掖着,说明你把孩子教育的很棒
- 目标感|孩子懒惰没有目标?比定目标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目标感”
- 6岁之前,别教孩子学画画!
- 孤独症孩子语言理解能力差怎么办?几个建议帮到你
- 孕期要吃和不要吃的那些误区,你知道吗?
- 说话晚、咬字不清?重视孩子语言障碍,别让语言迟缓耽误孩子一生
- 孤独症孩子的11种常见问题行为(附加应对方法),家长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