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这3个行为,不是“任性”是“天性”,可惜很多家长不理解


宝宝的这3个行为,不是“任性”是“天性”,可惜很多家长不理解
文章图片
昨天有粉丝提问:“老苗 , 我家8个月大的宝宝总是吃手 , 要不要干预?我担心手上细菌多 , 对宝宝不好……”
宝宝出现吃手的情况很普遍 , 很多家长会紧张地把宝宝的手拿开 , 有的家长甚至会用纱布把宝宝的手缠起来 , 或者给宝宝戴上小手套 , 避免宝宝吃手 。
其实 , 家长不用过于紧张 。 宝宝吃手的习惯通常出现在1岁以前 , 1岁以后基本会消失 。 在4-12个月的时候 , 宝宝处于口腔敏感期 , 口欲很旺 , 喜欢用嘴来探索世界 , 于是便习惯吃小手 , 或者抓起身边的物品放嘴里啃 。

宝宝的这3个行为,不是“任性”是“天性”,可惜很多家长不理解
文章图片
这时候 , 家长不必无情地把宝宝的小手拿开 , 可以让他们尽情探索 , 促进口腔发育 。 如果宝宝啃咬到危险物品 , 可以先转移宝宝的注意力 , 再趁机拿开 。
除了吃手 , 宝宝还有很多行为是天性 , 但是很多家长都不理解 , 误以为是宝宝任性 。 比如 , 宝宝总是哭 , 家长以为是孩子脾气大难带 , 其实只是因为哭是他们唯一能掌握的讯号释放方式;宝宝喜欢乱扔玩具 , 前一秒捡回来 , 下一秒就又扔掉了 , 只是因为他们进入了空间敏感期 , 正在理解距离和空间的概念 , 并非调皮捣蛋……
在育儿的过程中 , 家长要尊重孩子的生长规律 , 迎合孩子的天性 , 不要强行矫正或者抑制孩子某些正常的行为 。 尤其是对于1岁左右的小宝宝来说 , 各种看似“任性”的行为很普遍 , 今天就分析其中最典型的3个 。

宝宝的这3个行为,不是“任性”是“天性”,可惜很多家长不理解
文章图片
行为一:乱扔东西
宝宝抓到什么扔什么 , 不捡回来就要哭闹 , 捡回来又一把扔到地上 , 乐此不疲 。 一开始 , 家长陪玩的兴致还挺高 , 但是时间一长 , 难免就会不耐烦 , 把宝宝身边的物品统统收起来 , 让宝宝无法接触 。
扔东西这种行为 , 一般出现在宝宝6-12个月大的时候 。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 , 扔东西是获取空间定向、位置定向能力的一种表现 。 同时 , 宝宝的手臂处于发育的敏感期 , 拥有了一定的抓握能力和投掷能力 , 扔东西对他们而言只是一种好玩的游戏 。 在不断扔东西的过程中 , 宝宝会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 并意识到自己与物品是独立存在的 , 逐渐萌发出自我意识 。

宝宝的这3个行为,不是“任性”是“天性”,可惜很多家长不理解
文章图片
应对方法:
在这一阶段 , 家长发现宝宝爱乱扔东西 , 千万不要训斥 , 可以让宝宝“扔个够” 。 最好是在客厅里放一个箱子 , 和宝宝一起玩投掷游戏 , 既可以趁机收纳地上散落的物品 , 又可以促进母婴关系 , 还可以锻炼宝宝的智力 , 一箭三雕 。
家长可以放心 , 宝宝扔东西的行为持续时间都比较短 。 当宝宝学会玩玩具和使用物品的时候 , 兴趣点和注意力就会转移 , 扔东西的行为就会自然而然地消失了 。

宝宝的这3个行为,不是“任性”是“天性”,可惜很多家长不理解
文章图片
行为二:话突然变少
习惯了宝宝整天“咿咿呀呀”的家长 , 在某一天会突然发现:宝宝的话变少了!宝宝不再每天输出大人听不懂的“婴语” , 甚至已经学会的简单词汇“爸爸”“妈妈”也很少说了 。 敏感的家长会误以为孩子有自闭症的倾向 , 其实大可放心 。
13-15个月大的宝宝 , 会进入语言沉默期 。 根据语言学家克拉申认为 , 语言沉默期是儿童建立语言能力的必要时期 。 儿童在学习母语的时候 , 会先经历约一年的“听”的过程 , 通过听别人说话 , 对输入的语言进行整理、加工 , 才能建立语言能力 。 因此 , 在不断输入语言之后 , 儿童需要消化、吸收 , 使发音进入短暂的相对沉默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