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在孩子伤口上撒盐了,真的很疼( 三 )


一个妈妈说:你怎么回事 , 都跟你说了 , 玩的时候小心点小心点 , 还摔倒了 , 不长记性 , 真是活该!
孩子听了妈妈的话 , 哇哇大哭 。
另一个妈妈也跑到孩子身边说:宝贝 , 摔倒了呀 , 有没有哪里摔伤了?让妈妈看看 。
确认孩子没事后 , 妈妈跟孩子一起分析到底是怎么摔倒的 , 下次为了自己的安全 , 要注意些才好 。 孩子听了妈妈的话 , 眼泪哗哗掉下来 。
虽然都是哭 , 都是流眼泪 , 但孩子的情绪却天壤之别 。
第一个孩子是因为委屈、压抑而哭 。
因为自己摔了一跤本来就很疼 , 妈妈过来不安慰 , 反倒劈头盖脸一顿数落 , 把摔跤的事全怨在自己头上 。
这样的“撒盐” , 会让原本就伤心的孩子 , 变得更加委屈 。
因为他觉得妈妈不理解自己、还怨自己 , 甚至妈妈的这种埋怨 , 会让孩子变得内疚、自责 , 觉得自己什么也做不好 , 活该摔跤 。
第二个孩子 , 是因为被接纳而哭 。
他的哭 , 是被妈妈疼爱、关心后的一种情绪释放 , 哭过了、痛快了 , 心里的委屈和伤痛就愈合了 , 又可以开心地去玩了 。
这种哭泣 , 是无害的 , 甚至还有利于孩子将坏情绪消解掉 , 所以 , 是一种良性的情感宣泄 。
虽然不认同第一个妈妈的做法 ,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 , 第一个妈妈也是爱孩子的 , 只不过她表达爱的方式很拧巴 。
她想通过冷言冷语的质疑和自己的暂时抽离 , 让孩子长记性 , 学会反思和自省 。
但就算她是一片好意 , 但孩子终归是理解不了的 。
因为 , 孩子不是父母 , 他不能、也不会站在父母的角度去审视问题 , 他只通过他看到的、体会到的 , 来判断和思考 。
当他摔倒时 , 妈妈急于跟他划清界限、让他自己反省、把责任都推给他 。 这样的冷漠和嘲讽 , 只会让他觉得 , 妈妈不爱自己了 。
当孩子有了这样的想法是 , 亲子关系就进入了一种对抗关系 。
这时候 , 就算是父母把道理说破天 , 孩子也听不进去 。 因为他根本没工夫听 , 他所有的精力都在忙于应对自己愤怒、伤心、委屈的情绪 。
这也就是为什么 , 我们会发现 , 很多孩子都是“吃软不吃硬”的 。
发生问题时 , 如果父母好好沟通、好好说 , 孩子很快就能接受 。
一旦父母开始揭短、冷嘲热讽、甚至大喊大叫 , 孩子就会跟父母对喊 , 甚至说一些“难听”的话 。
看上去是孩子不懂事 , 但事实上 , 这不过是孩子表达伤心、愤怒的方法 , 他在向我们发出一种“隐性求助” 。
他这样对抗 , 不过是想要爸爸妈妈不再声嘶力竭地吼他 , 而是蹲下来抱抱他 。 哪怕不抱他 , 只是默默地陪着他 , 让他哭个够 。
有时候 , 相比高谈阔论 , 沉默反而是一种无声的接纳和安慰 , 是大爱 。

不要在孩子伤口上撒盐了,真的很疼
文章图片
或许 , 教育孩子 , 很多时候根本不需要什么高屋建瓴的方法 。
只要我们爱他、接纳他、陪着他 , 就足够让孩子成长为一个健康、快乐、温暖的人了 。
我们都是爱孩子的 , 也不妨多提醒自己几句:
跟孩子好好说话!
别再给他们伤口撒盐!
别在喂他们吃玻璃渣了!
川妈说说
一边为孩子倾其所有 , 一边又在他的伤口上撒盐 , 类似的矛盾在我们身上还有其他 。 比如 , 一边对孩子予取予求 , 一边沙文主义地管控他们;一边要求孩子不许哭闹、大喊大叫 , 一边自己情绪失控 , 又打又骂......也许正是因为这些矛盾 , 我们常常看到亲子关系中的无奈境况:父母为孩子付出了所有 , 换来的却是孩子的疏远甚至逃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