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吓|马太效应威胁教育会让孩子越来越难管教,做权威型父母才是关键( 二 )


恐吓|马太效应威胁教育会让孩子越来越难管教,做权威型父母才是关键
文章插图
2. 威胁教育的周期美国心理学家Jonathan Freedman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给一群孩子提供了一个超级好玩的玩具,举个例子,比如提供的是小孩非常喜欢的一个会跳舞还会翻跟斗的有趣机器人玩具。当玩具摆在这些孩子面前时,一位老师模样的人(Freedman本人)走进来,恐吓孩子们说:“不许玩,否则有你们好看的!”接着,这位“老师”改变了态度,他对另一群孩子平静地说:“请你们不要玩”,甚至还给孩子做了合理的解释,比如“因为要送给孤儿院的小朋友”。当“老师”说完后,两组孩子都没有玩。6周过去了,这两组孩子又被邀请到实验室。这时一位友好的阿姨(实验者扮演)走进房间,鼓励他说:“这些玩具你们都可以玩啊”。结果恐吓组的孩子差不多80?在玩,非恐吓组的孩子,仍有超过60?孩子听从上一位老师的建议。威胁在一开始看似有效果,但时间长了便恢复原状。那些心智不成熟的小小孩,家长的恐吓带来的心理恐惧可能会困扰孩子1,2年;心智成熟的孩子,当意识到事情没有发生,也意识到家长的目的只是恐吓,那么恐吓的有效期便瞬间结束。也就是说,威胁教育都是具有一定时效的,当时效过去,家长们威胁的话在孩子眼中也就没有什么威慑力了。家长使用威胁教育,实际上教育成果的正面影响周期很短,反而是会带来适得其反的负面影响,实在是得不偿失。
恐吓|马太效应威胁教育会让孩子越来越难管教,做权威型父母才是关键
文章插图
3. 对孩子性格的影响>梭利博士说:“每种性格缺陷都是由儿童早期经受的某种错误对待造成的。”换句话说,也就是任何一种心理疾病,追根溯源,都是童年时的创伤。教育家斯宾塞深刻指出: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是真理。>心理研究显示,对六岁之前的孩子,经常说一些生气、暴力的话,会让他形成消极的负面人格,产生自卑、内向、忧郁的心理,而且害怕与人相处。要是家长长期使用威胁教育来管理孩子,对孩子的心理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是非常严重的。在家长们的威胁和打压之下,孩子迫于无奈,只能被动的顺从家长的命令和安排,他们不会主动、愉快地完成家长们给予他们的指令,也无法在这件事情中得到应有的教育。>有研究表明,要是孩子长期处于家长的威胁教育之中,就会被这种莫须有的恐惧感霸占心灵,对精神会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这种伤害甚至会延续到孩子的成年。很多孩子在长大之后都会有胆小怕事、懦弱无能、缺乏独立性等各种人格缺陷的表现,有些甚至还会患上一种叫做精神官能症的病状,严重影响到他们的未来发展。4.出现马太效应马太效应,指的是“好的越好、坏的越坏”。英国的赫胥黎说过:“人生不是受环境的支配,而是受自己习惯思想的恐吓。”孩子经常被父母威胁恐吓,就会越来越自卑、胆小、懦弱,其实会给孩子贴上一种标签,让孩子觉得自己永远做不好,永远都是被威胁,形成一种破罐子破摔的状态,到后面形成认知不再轻易改变,越来越难管教,即使父母再怎么威胁让孩子好好学习,好好吃饭,孩子反而更加不好好学习,不好好吃饭。英国的刘易斯说过:“别人认为不聪明的孩子,原因是孩子本身就认为自己愚笨。”经常被父母威胁恐吓的孩子常常会形成自己不好的错误认知,产生自我怀疑与自我否定,从而拉开了孩子之间的差距,形成了马太效应。
恐吓|马太效应威胁教育会让孩子越来越难管教,做权威型父母才是关键
文章插图
家长如何正确使用威胁教育父母的觉醒与改变是教育的真正开始。父母要清醒认识到“语言伤害”的严重程度,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保持觉醒。>英国诗人米尔顿在《失乐园》有句名言:心是居其位,只在一念间;天堂变地狱,地狱变天堂。千万不要小看一个小小的念头,你的任何起心动念都可能改变整个世界。1. 父母要摆正观念,教育的方式有很多种首先需要注意的是,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很多种,家长不一定要选择威胁教育这种比较极端的做法来教育孩子,而是应该要摆正自己的教育观念,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采取更加理智的做法。就像文章开头的那个事例,孩子因为吃饭比较慢遭到了妈妈的威胁,现实中也有很多家长会这样来教育孩子,但是家长们不妨在孩子吃饭慢吞吞的时候。换一种做法,比如当看到孩子吃饭慢吞吞的时候,家长们可以假装跟孩子玩游戏,比赛看谁吃得比较快,要是赢的一方就会有奖励。这样就能够极大的调动孩子吃饭的积极性,让孩子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这件事情当中。当然不只是吃饭,生活中其实有很多事情,都可以用一些更加理智的做法来代替对孩子的威胁教育,就看家长们如何好好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