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温州新闻网
文章插图
温州网讯 现在的孩子物质丰富,可即使家里什么都不缺,很多孩子还是养成了买买买的习惯。作为父母,是该纵容,还是该约束呢,或是将其视为成长的必修课?看看以下这位妈妈的做法与家长们的建议,也许能对你有所帮助。
【家长故事】
买买买的背后,是孩子内心深处的需要
到年底了,我家居然成了快递小哥的热门打卡点,而且快递都是女儿的。
之前还没到圣诞节,有一个晚上,她跑进我房间说:“妈妈,我要做圣诞饼干,能给我在淘宝上买材料吗?”
我倒吸一口凉气,这个娃怎么回事,就这么能买吗,家里都是她在买东西,就一点都不心疼钱吗?但表面还是风平浪静地问:“要买多少材料啊,你的零花钱就要用完了呀。”
说老实话,女儿问我要买东西的大部分时候,感觉都在给我设置压力环境,仿佛是一场有倒计时的紧急考试,要我在最短的时间里回答“买”或是“不买”。作为一个久经沙场的老母亲,如今终于学会了先不表态的“拖延”战术。
上个星期,她才刚买过一次烘焙的材料,两盒淡奶油才用了1/3不到,剩下的就过期了,这么浪费,实在是不符合我的价值观。再加上月底是她的生日,又要买一堆生日用的东西,这个月仿佛成了她的购物狂欢月。她还很喜欢买衣服,不断地在尝试不同的穿衣风格,在我看来很多衣服完全可以再穿,她却漫不经心地说:“这些已经不是我的style了。”
现在的她有了越来越多的话语权,又打开了某宝这个欲望之源,好像掉进了一个无穷无尽的世界,“妈妈,我发现网上好玩的东西真是太多了。”
是啊,在动动手指东西就能送到身边的网络便利时代,对我们如何引导孩子消费观的挑战又加大了难度。孩子总是不断地提出新的需求,父母到底该不该满足?
如果什么都满足,我很担心她被这个物质丰富的环境宠坏了,要什么有什么,以后失去斗志,不思进取,成为一个只会伸手要钱的躺平族;如果不去满足,又怕过于压抑孩子的欲望,让她积累了太多匮乏感,到独立面对生活时,依然不能形成健康的消费观念。
其实以前也看过一些教育孩子消费观的文章,讲到要教孩子懂得区分什么是“需要的”,什么是“想要的”。但实际上,生活必需的用品,父母都会给孩子买,我们的分歧大部分都是在“想要的”。这些“想要”的背后是一些很重要的心理需求和价值观,但女儿的心理需求和价值观,她自己清楚吗?而我又看见了吗?
我试着不停地问为什么,来看看女儿心底的答案:
“为什么老是要买这些材料做烘焙呢?”
“因为我喜欢啊,我想尝试做各种不同的东西。”
“为什么喜欢尝试做各种不同的东西呢?”
“因为尝试做各种不同的东西,可以让我觉得很有成就感啊。”
啊?原来她在通过突破自己,创造新的东西来满足自己啊,而我却还在担心她花太多钱会“不思进取”。但我对她不计成本地做烘焙还是没法接受,于是和她商量了下,除了每个月50元的零花钱,另外多给一项做烘焙的经费100元。看看能不能既控制成本,又做出美味和品质兼备的产品来,女儿愉快地答应了。
可女儿最近这段时间的消费,并不是每一笔都指向成就感,很难说有多少是冲动购物。
我很希望她能看清楚自己的真实需要,这样才能够在有限的资源里懂得取舍。记账其实是一个好方法,我一直鼓励她每花一笔钱都做好记账的工作:记录每个月有多少钱可以支配,又花了多少钱在什么项目上,最后算算还剩多少钱,这些枯燥的数据背后也可以挖出大大的宝藏。比如发现自己原来花了这么多钱在零食上,本来可以省下来买自己喜欢的文具,那下次再买零食之前,也许会多花两秒钟思考一下,控制住自己的欲望。或是看见买文具也花了不少钱,想想自己为什么这么爱买文具,是满足了自己什么需求,从行为里探索动机和价值观,也能增强孩子对自己的了解。
- 小时候过新年穿新衣,现在新年你们会给孩子准备特别的仪式感吗?
- 父母|孩子如果出现下面几点,证明是被父母宠溺坏了,要赶紧纠正
- 宝妈|如果流露出5个迹象,父母不用藏着掖着,说明你把孩子教育的很棒
- 目标感|孩子懒惰没有目标?比定目标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目标感”
- 6岁之前,别教孩子学画画!
- 孤独症孩子语言理解能力差怎么办?几个建议帮到你
- 说话晚、咬字不清?重视孩子语言障碍,别让语言迟缓耽误孩子一生
- 孤独症孩子的11种常见问题行为(附加应对方法),家长速看
- 天使科普:这些表现是孩子智力低下的早期信号,家长可以注意了!
- 天使课堂:儿童协调能力的训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