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孩子学数学很痛苦?良好的数学体验,是学好数学很重要的因素

文|弥小木
总是会听到一些关于“学习是辛苦”的声音。老师们会和孩子说“学习是很辛苦的一件事”。有孩子曾因为要写大量的作业,而痛苦不堪,深深感叹“学习真是辛苦”。
不过还好,现在有了双减政策,曾经埋没在作业堆里的孩子,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放。然而,曾经的那种“学习是辛苦”的感受,不知道会在孩子们的心中逗留多久?
一位创办了数学机构的创始人,虽然他的爸爸是大学的数学老师,但是,直到高中前,他的数学成绩都不突出。他的爸爸,也不会特意去教他数学方面的知识。他唯一做的,就是把平时不太会的数学题目记下来,再去问他的爸爸。
而他的爸爸,只会在这个时候,和孩子交流数学方面的知识。家庭里宽松的学习氛围,让这位男孩对数学有了不一样的感受,渐渐地爱上了数学,他就是日本的永野裕之。
在永野裕之出的几本关于数学的书里,能感受到,他学数学是快乐的。永野裕之在谈到自己与数学的机缘时,表示很感谢父母,因为他们给了他一个宽松又快乐的学习环境。
好的数学体验,能让一个人学好数学的动力更充分一些。
记得之前的一个新闻,一位博士爸爸,教自己还在读幼儿园的孩子,一些很难的数学知识。孩子不会,这位爸爸就动手。当时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有些错愕。博士爸爸?幼儿园的孩子?高深的数学知识?当这三个关键词,组在一起的时候,深深地为那个孩子捏了一把汗。
别的不敢说,那孩子对数学的体验是很“差”的感受,大概率是有了。这么小就有了对数学的“讨厌”,真正入学后,该如何面对?
美国心理学教授劳伦斯·斯坦伯格,在《与青春期和解》里,分享了一个被很多心理学家认同的事实:
孩子如果被数学吓到,会产生无助感,进而会对所有和数学相关的内容,产生抵触情绪。
而且,孩子还很容易在初中的时候,遇到“数学焦虑症”。到那时候,那位小时候就被博士爸爸,强行输入高深的数学知识,因为不懂而遭受责骂的孩子,还有信心学好数学吗?
劳伦斯·斯坦伯格分享,当面对孩子的数学焦虑症的时候,家长可以做的事有三件,一是理解,二是重视,三是兴趣。
理解孩子所处的困境,同时和孩子分享数学的用处,最后在生活中引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为了能让孩子对数学保持兴趣,平时我会关注那些适合孩子的、有趣的数学书籍。
寒假前,给孩子选了两套数学有关的书,一套是《超图解数学》,另一本是《DK了不起的数学思维》。
爸爸|孩子学数学很痛苦?良好的数学体验,是学好数学很重要的因素
文章插图

关于《超图解数学》,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分享过。现在分享下这本《DK了不起的数学思维》。
《DK了不起的数学思维》的阅读体验很好。看里面的图片,就像是在看绘本一样。整本书,都在分享,具体的数学知识“有什么用?”学知识的本质,就是为了用。
【 爸爸|孩子学数学很痛苦?良好的数学体验,是学好数学很重要的因素】比如《DK了不起的数学思维》,介绍的“数字与计数有什么用?”部分,分享人类最早期是如何记录时间的,历史上各种不同的计数方法,怎么用鼻子来计数?怎么去数牛?等等有趣又涨知识的数学内容。
爸爸|孩子学数学很痛苦?良好的数学体验,是学好数学很重要的因素
文章插图

除了介绍“数字与计数有什么用?”,《DK了不起的数学思维》还介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