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意识|亲子间的爱需要练习,从此告别家庭中,那些负面情绪和暴力传递

文|弥小木
公园里,一对父子在打羽毛球,孩子大约10来岁。
这对父子在打羽毛球的时候,就听到爸爸不停地纠正孩子打羽毛球的姿势。没过几分钟,爸爸不打了,选择了坐在公园的椅子上。不管儿子如何哀求,让爸爸再陪着打一会。爸爸一概拒绝,拒绝的理由是“刚才在打的时候,谁叫你没好好打”。
孩子还想打羽毛球?行,先练习。接着,爸爸让儿子,拿着球拍独自练颠球。看孩子练够了,在孩子的再次请求下,这位爸爸终于起身。
毫无意外地,在打的过程里,打一球数落一句,语气严厉。终于,在又一次严厉地教导后,男孩丢下球拍,哇哇大哭。朝爸爸喊着“为什么,总是说我打不好?”

  • “你有好好打吗?”
  • “我有啊!!为什么你总说我打不好?”
  • “你是打不好啊!”
两父子,在互相的吼叫中,停不下来。刚好,来了两位老人,是男孩的长辈。老人开始劝和,劝一句,这位爸爸怼一句。后来,干脆对着男孩就是一顿劈头盖脸的责问。“为什么你不好好打?你好好打了吗?没打好,你为什么要生气?”
连环炮似的责问,让男孩彻底发怒,也咆哮着回击,自己已经在好好打了,为什么爸爸一直指责他。
最终,在两位老人的劝导下,男孩重新拿起了球拍,和其中的一位老人打。老人一边接球,一边给男孩打气。男孩打出的每一个球,都得到了老人的肯定。
可惜,在老人肯定声音响起的同时,那位爸爸的嘴巴也没闲着。他继续“指导”男孩,刚才这个球,哪里没打好,应该怎么打。说着说着,干脆起身,拿起孩子的手示范。
看到这位父子的场景,脑中忽然就想起了一句话:
如果家长有以下三种行为模式:管得多、骂得凶、打得重,基本上已进入控制狂、虎爸虎妈的行列,他们不看重孩子的感受,只会以高压策略压迫孩子照章行事。
这位爸爸的做法,已经占了“管得多,骂得凶”两条。在家有没有打,不得而知。只不过,作为旁观者,在一旁听着已经感到压力很大,更别提10来岁的孩子。打个羽毛球,已是如此,其他事差不了太多。
让我想起的那句话,是亲子教育专家吴娟瑜在《操控型父母的内心世界》里分享的。在《操控型父母的内心世界》,吴娟瑜主要分享了家庭教育中,大人给孩子传递的负面信息中的四大潜意识的恐惧,分别是:个人、原生家庭、原生家族、集体潜意识里的恐惧。
潜意识|亲子间的爱需要练习,从此告别家庭中,那些负面情绪和暴力传递
文章插图

在吴娟瑜分享的几种恐惧类型里,会看到相似的恐惧。先来看三个故事。
三个故事一位妈妈,从小没有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按部就班地学习、工作、成家。成家之后,有了女儿,婚姻生活并不幸福。
这位妈妈,将生活中的不满,都发泄在了女儿的身上。对待女儿,一直采用暴力的方式。一向温顺的女儿,在高中时,终于爆发出了内心的声音“以后都不可以打我”。
女儿的心声,让发泄惯了的妈妈很震惊。从此,女儿与妈妈的关系降到冰点。妈妈想要与女儿和解,却无从下手。
这位妈妈,因为个人的成长经历,将负面情绪代代传递了下去。
第二个故事。
一位从小被自己父亲打到大的男人,在与自己儿子相处的过程里,也采用了暴力的方式。
已经上高二的儿子,在再一次被爸爸打的过程中,开始反击。父子两人互殴,一旁的妈妈根本拉不开两个打架的男性。
这个故事,和上一个故事,有相似的地方。逐渐长大的孩子,都选择了在自己有能力的时刻,对父母发起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