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家长|孩子被打骂后若是这两种反应,实际上是在求救,让家长别再动手了


当家长|孩子被打骂后若是这两种反应,实际上是在求救,让家长别再动手了
文章插图

但如果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出现这两种情况,实际上是在求救建议家长还是管住拳头,不要再打骂下去了。一.当孩子一声不吭,不哭不躲时像小彬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他是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平时上课总是出小差,被老师提醒了几次也屡教不改,无奈下老师告知了家长。父母在劝管孩子几次无果后忍不住动了手,起初孩子还会哭闹,到后来孩子就座在那一声不吭,任你打骂也不哭不躲,反倒把父母吓着了,怕把孩子打傻了。孩子本来性格就腼腆内向,又加上在“最安全的港湾”里遭受到了不好的对待,久而久之他就麻木了,觉得反抗也没用,还不如安静地忍耐着。这时候孩子的心理已经不健康了,他开始封闭自己,消极地面对这个世界,家长要格外注意了。

当家长|孩子被打骂后若是这两种反应,实际上是在求救,让家长别再动手了
文章插图

很多家长误把打骂孩子当成教育,其实不然,温柔才是最强大的武器。小彬父母一昧地教育孩子,让他上课不要出小差,但有没有想过,去了解倾听孩子上课出小差的原因呢?是因为跟不上老师的进度?还是心里有事困扰着他等等。只有当父母了解问题的根源,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这才叫教育孩子。二.当孩子激烈反抗,甚至跟你对打时与第一种情况的小彬截然相反,小军可谓是“自由的斗士”。在生活中只要父母对他出现命令式的口吻时,小军都会跟父母对着干,不让他玩手机,那就谁也别想玩,手机全都锁在抽屉里。当脾气火爆的爸爸想揍他时,人小胆大的小军先是跟“敌人”保持安全距离,然后在周围寻找“武器”防身,从不落下风。以暴制暴从来都不是个好办法,当孩子与父母之间出现了如此激烈对抗的情况,可是说这家长是当得很失败了。长此以往下去,很可能发生孩子杀害父母等毁人三观的新闻,那一个家庭就这样毁了。

当家长|孩子被打骂后若是这两种反应,实际上是在求救,让家长别再动手了
文章插图

很多家长工作很忙,没什么时间和精力在精神上陪伴孩子,对孩子经常用命令式的口吻讲话:“快去吃饭/写作业/睡觉……”。但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随着年龄增长,他们有了自我意识,他们需要被尊重,不能再被粗鲁地对待。这时家长应当做个好榜样,你不让孩子玩手机是怕他沉迷且对眼睛不好,可在孩子看来,这是只许州官放火,不如百姓点灯!孩子会觉得为什么大人可以自由地玩手机,而他不行?他会觉得不公平,开始反抗。家长就是孩子最好的模仿对象,家长打骂孩子,孩子自然有样学样,反击回去,这便是错误的开始,所以当家长不让孩子做某些事情前,先想下自己有没有做过类似的事情。

当家长|孩子被打骂后若是这两种反应,实际上是在求救,让家长别再动手了
文章插图

很多家长反映第一次当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做不到完美,在教育方面也充满了疑惑和无力感,打骂不得,好好说也说不听,很是心累。其实,家长不用太苛刻自己,没人能做到完美。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要注意这几点,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冲突。1、控制情绪成年人的世界很不容易,尤其是家长们,上有老下有小,前有房贷后有工作,情绪很容易崩溃,但孩子从不应该成为你的出气筒。有多少家长借着教育孩子的名义来发泄自己的情绪,对孩子大吼大叫,甚至动手,又有多少家长在冷静下来后悔不已,甚至抚摸着孩子的伤口哭泣道歉。

当家长|孩子被打骂后若是这两种反应,实际上是在求救,让家长别再动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