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孩子沉迷游戏不学习,饱受困扰的父母,试试这样做吧( 三 )


父母还是不按套路“出牌”,事情的发展还是不在孩子的认知、掌控之中。
然后主动提醒孩子:“时间到了,可以去玩一会了。”
此时家长要注意的是不要一走了之,而是要当着孩子的面很认真地去看看孩子的学习成果。
同样的,还是不要按套路“出牌”,即便是孩子写得很差,我们可以说:“我还以为你会静不下心来糊弄了事,没想到你写得比我预期的还要好一些。”
游戏|孩子沉迷游戏不学习,饱受困扰的父母,试试这样做吧
文章插图
此时不需要说“我希望你下次表现会更好”这样的话,因为一旦说了你就又回到“套路”中来了。
此时我们最好跟孩子说的是希望他能玩几局或者多长时间之后把另外那件事情再做一下。
这时候我们就可以走开了。
留给孩子一个安静的自己享受游戏的环境。
这个“模型”其实在很多事情上都是可以使用的,其宗旨是我们要减少对消极问题的强调,多创造积极的效果呈现,让孩子去感受那些积极效果所带来的体验感,就像游戏本身的吸引力一样,因为有很积极的体验感才会让他们更喜欢、更愿意花时间去做。
主动减轻孩子的“负罪感”在传统的家庭教育中,“打击”往往是父母们使用比较多的教育手段,而另一个比较多的手段就是强化“糟糕的结果”及其影响。
游戏|孩子沉迷游戏不学习,饱受困扰的父母,试试这样做吧
文章插图
不能说这些教育手段都是没意义的,但当你的孩子出现玩游戏不学习的表现时,这样的教育手段几乎是不会有任何积极影响的,尤其是当这些问题是由我们说给孩子听的时候。
其实那些沉迷游戏的孩子(没达到“病”的程度的孩子)他们不是不知道自己行为的不当,不是不想学好并受到各种表扬、认可的。事实上当他们沉迷的时候内心也会因为想到学习、想到未来等心脏是不是有点小“悸动”的。
多数情况下孩子也会因为自己的行为产生“负罪感”“羞愧感”甚至因为自己无法自控自己而产生一些“自卑”“自我否定”等心理问题。
这种情况下父母越是暴躁、愤怒最容易导致的是让孩子“接受”现在的自己,而非是按照父母的期待、要求去做出改变。
游戏|孩子沉迷游戏不学习,饱受困扰的父母,试试这样做吧
文章插图
“恼羞成怒”的意思都知道,这个词的核心是什么?这个词所描述的情绪表现看上去结果是“怒”,但其实其核心是因为“羞”的缘故。
父母强调孩子的不足、错误时,越是说得有道理,就越会导致孩子感到“羞”,而多数孩子是很难做到“知耻后勇”的,更多的孩子一定是“恼羞成怒”。
因为“怒”会解决很多的问题,而且愤怒的本身还很容易“上瘾”,因为它竟然还有“加压”的效果——孩子愤怒之后他就极可能把所有的过错都归咎到激怒他的父母身上,会找一堆的借口(例如不了解自己、不关心自己、不在乎自己、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等等)让自己变成被迫害者。
游戏|孩子沉迷游戏不学习,饱受困扰的父母,试试这样做吧
文章插图
而在这样的心境下,他们往往会继续坚持那些“错误”的行为,因为此时这些行为就会被赋予了其他一些意义——“报复”“回击”父母。
孩子很容易产生“我之所以这样,就是你们导致的”这种心理。
至此之前孩子内心一直在“斗争”的天平就彻底偏向了一侧……
假期不同于其他时间,尤其是那些沉迷游戏时间较长的孩子,他们落下的作业、学习任务可能已经出现了再怎么努力也写不完的情况。
遇到这种情况,如果父母再去强调写不完会如何如何,大家觉得孩子是干脆不写了的可能性大还是会丢掉手机去努力写完的可能性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