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需要灵活应用的育儿知识(二)延迟满足

关于延迟满足 , 有一个很经典的实验-棉花糖实验 。
那些需要灵活应用的育儿知识(二)延迟满足
文章图片
最初的实验是这样的:
20世纪60年代 ,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设计了一个著名的关于“
延迟满足
”的实验 , 这个实验是在斯坦福大学校园里的一间幼儿园开始的 。
实验过程很简单 。
研究人员找来数十名儿童 , 让他们每个人单独呆在一个只有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的小房间里 , 桌子上的托盘里有这些儿童爱吃的东西——棉花糖、曲奇或是饼干棒 。 研究人员告诉他们可以马上吃掉棉花糖 , 或者等研究人员回来时再吃还可以再得到一颗棉花糖作为奖励 。 他们还可以按响桌子上的铃声 , 研究人员听到铃声会马上返回 。
结果 , 大多数的孩子坚持不到三分钟就放弃了 。 “一些孩子甚至没有按铃就直接把糖吃掉了 , 另一些则盯着桌上的棉花糖 , 半分钟后按了铃” 。 大约三分之一的孩子成功延迟了自己对棉花糖的欲望 , 他们等到研究人员回来兑现了奖励 , 差不多有15分钟的时间 。
这个实验 , 前后有653个孩子参加 。 研究人员在十几年以后再考察那些孩子现在的表现 , 发现 ,
那些能够为获得更多的软糖而等待得更久的孩子要比那些缺乏耐心的孩子更容易获得成功 , 他们的学习成绩要相对好一些 。
而在后来的几十年的跟踪观察中 , 发现有耐心的孩子在事业上的表现也较为出色 。
也就是说延迟满足能力越强 , 更容易取得成功 。
在米歇尔看来 , 这个“棉花糖实验”对参加者的未来有很强的预测性 。 “如果有的孩子可以控制自己而得到更多的棉花糖 , 那么他就可以去学习而不是看电视” , 米歇尔说 , “将来他也会积攒更多的钱来养老 。 他得到的不仅仅是棉花糖” 。
这个实验 , 被很多人渴望成功的自律者奉为“圣经”来鞭策自己 , 因为 , 越自律 , 越成功 。
基于这样的实验 , 很多人在培养自己孩子时 , 也在努力地培养着孩子的“延迟满足”的能力 。 但在实际的应用当中 , 真的能够延迟等待就是好的吗?
1、培养延迟满足能力 , 是要看孩子的年龄的 。
那些需要灵活应用的育儿知识(二)延迟满足
文章图片
我们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 , 通常是在孩子的幼儿园阶段 , 也就是在孩子中班左右 。 这个时候 , 孩子开始有了一定的自理能力和关系的意识 , 在这个时候 , 他开始会提出一些要求并且会考虑 。 因为有了集体生活 , 所以有了比较 , 有了需要等待的能力 。
这个时候 , 是培养孩子延迟满足的好时机 。 当孩子要求“我要吃苹果”时 , 我们可以告诉孩子 , “家里没有苹果了 , 咱们周末去买好不好?”“家里有桔子 , 你先吃桔子行不行”
这样的选择放在孩子面前 , 孩子的等待能力不仅可以让她成长 , 更可以培养孩子包容灵活的性格 。
如果一个孩子要吃苹果 , 除了吃苹果什么都不行 , 而且必须要立刻满足 。 那不给就要闹脾气 , 这个时候 , 我们可以把孩子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 , 让她去发脾气 。 接纳她的情绪 , 然后再继续沟通 。 这个时候也是培养孩子接受”不''的时候 。 如果孩子这个时候没有经受过拒绝 , 那长大了以后 , 同样不会接受拒绝和不顺从自己想法的事情 。
但长大后 , 他的破坏力 , 那可就不只是哭闹了 。 立规矩也是这个时候顺带做的事情 。
如果孩子在上幼儿园前 , 那个时候她还没有什么选择的意识 , 你给什么 , 要什么 。 你不给 , 她哭 , 但你一变脸 , 她就顺从你了 。 这个时候 , 不是她本意可以等待 , 而是你不给我 , 我只能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