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看过了谷爱凌母亲的育儿秘籍,来看看这位韩国妈妈的“悔过书”( 二 )


长期的施压下,在孩子青春期很容易造成一次大爆发,就像李柳南的一双儿女,从“别人家的孩子”一下子变成了“叛逆学生”。
2
向孩子表达“需求”
而不是表达“愤怒”
李柳南在书中提到,她经常使劲地朝孩子破口大骂宣泄情绪,对拿了第一名的儿子吹毛求疵:
“语文是进步了,可是数学怎么退步了呢?不要自满,你这样的成绩在名校里,根本连中间的名次都排不上。”
对有社恐的女儿火上浇油:
“你哥几乎每次都拿一百分,你怎么会这样?到底是像谁啊?明明我们家亲戚都很会念书啊!书念不好当然没朋友,休息时间朋友不跟你玩的话,你就看书或者做题啊!”
妈妈|看过了谷爱凌母亲的育儿秘籍,来看看这位韩国妈妈的“悔过书”
文章插图
能发现她这样做只是在表达自己的愤怒,可孩子们并不能理解妈妈为什么变了一个人,不确定妈妈这种愤怒的情绪要维持多久,不确定妈妈什么时候又会再次爆发。
请记得向孩子表达的是“需求”,而不是“愤怒”。
人的大脑进化有三部分,从生理到情绪再到思维。生理脑掌管人的根本机能,如感官系统,但无法控制情绪。第二阶段是情感脑,形成大脑的边缘系统,由脑干来接收信息,由此操控人的情绪反应,这一启动是无意识且自发的。大脑最后的进化是思维脑,形成大脑皮层,这才使我们有了更高级的能力,如分析、逻辑、推理等能力。但大脑边缘系统的影响超过皮层,所以情绪脑的影响比思维脑大。通常我们先宣泄完情绪,才能冷静下来去思考问题,这放到处理孩子的问题上,情况也是类似的。与其用一些贬低、挖苦、愤怒、像仇人一样伤人的话语刺在孩子心上,不如清晰明确地表达出自己对孩子的期望,给予支持和鼓励。妈妈|看过了谷爱凌母亲的育儿秘籍,来看看这位韩国妈妈的“悔过书”
文章插图

3
所有的教育奇迹
靠的就是放下、信任、等待
在遭遇子女教育绝境后,李柳南开始反思自己。转折点是她再次问孩子们,不上学不考大学的话想干什么。过去她曾无数次扼杀了孩子们的兴趣,她提及女儿小时候很擅长用图像来认识事物。如果自己当初用“最近看了什么图画书我们来聊聊;你看漫画时有什么想法”来引导,而不执着于这些是“对学习没用的事”,而是说不定女儿在这一领域能发展得很远。
在两个孩子学龄前,李柳南就给他们学弹钢琴了,工作日的晚上每天都要去上钢琴课。两个孩子在高压下向妈妈提出抗议:觉得喘不过气,好像要吐了。可李柳南坚持,孩子们只好勉强学,在小学毕业后,他们再没有碰过钢琴。其实儿子对音乐很感兴趣,只是不喜欢李柳南强行安排的钢琴课,多次提出想学打鼓都被李柳南否决了。当李柳南发现儿子在学校报了街舞社,她找到班主任,把儿子从街舞社换到了读书社……
这一次,女儿跟妈妈说想做糕点烘焙,李柳南支持了她的想法,送她去学烘焙。证书颁发那天,女儿高兴地对妈妈说:
【 妈妈|看过了谷爱凌母亲的育儿秘籍,来看看这位韩国妈妈的“悔过书”】“妈,我第一次完成了自己想做的事,接下来其他的事也都办得到了!”
在家躺平了很久的儿子再次说想学打鼓,李柳南终于没有再反对:
“勉强他学的钢琴,就算学了八年,要他再次坐回钢琴前怎么也不愿意。自己决定要学的鼓,没有任何人要求他,却每天练习到深夜。”
儿子学习了一段时间打鼓后,争取到了鼓手的工作。他从自己喜欢的事情中渐渐找回了自信,抑郁症好转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