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那些强迫自己迎合父母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

如果你的原生家庭中,父母就是对你的很多行为都看不顺眼,不出意外,你会经常被他们批评。
由于年幼的孩子极度依赖其照顾者,因此感到自身被爱,被父母无条件接纳就无比重要。
一旦父母经常性地表达对你的不满,你会感到不被理解、不被支持、不被重视,简单说就是,“我不够好”。
长此以往,你会尽可能去迎合父母的喜好,不管这多大程度背离了你的意愿。
在这段对你来说意义深远的关系中,你感到焦虑不安,好像不曲意逢迎便只能自生自灭。不知不觉中,你得出结论,那就是你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此前你所不习惯的,不得不成为新的“天性”。

原生家庭|那些强迫自己迎合父母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
文章插图

那时你还不够成熟,无法认识到改变你与生俱来的秉性可能使你失去自我和真实性。你认为你唯一的选择,就是拼尽全力迎合父母的喜好和偏见。积极反抗父母的偏好只会增加你的恐惧,你无法适应他们,因此感到被放逐、被孤立。
更糟糕的是,若早期父母拒绝接受真实的你,你可能会认为你不值得他们的照顾。
在那样小的年纪,你脆弱无助,得不到认可,不得不屈从于他们的权威,或至少努力这样做。
虽然你已经长大,但“内心的小孩”如果还在,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就来看看他,和他一起待一会儿。

原生家庭|那些强迫自己迎合父母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
文章插图

1.父母行为模式的深远影响几乎所有的人都从照料者身上学习怎样的行为举止可以获得最大的认可,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 原生家庭|那些强迫自己迎合父母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父母的行为模式与父母的批评对孩子的发展影响深远。毕竟,我们是从父母身上第一次学到什么是“正确的行为”。
还有什么比严格按照他们明示或暗示的指令行事更能让我们在家庭的依恋情结中感到安全的呢?
我们要尽己所能地让他们喜欢我们,确保在与他们一致方面,是令他们感到完全满意的,否则就是置自己于险境。

原生家庭|那些强迫自己迎合父母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
文章插图

我有位来访者,她已经很努力成为父母要求的完美小孩了,可父母还是一再威胁如果她不改正行为就送她去孤儿院。
遗憾的是,在这过程中她迷失了自己。在她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掰扯”自己屈服于他们意志时,她感到被迫抛弃了真正的自己,那是她独特存在的最核心所在,即常说的“灵魂”。
要么不迎合,不成活;要么迎合后,不成活。
确实如此。
2.关于迎合的代价可以说,你有多努力按父母喜欢的模子铸造自己,你就有多大程度失去了你的真实性,或某种意义上的完整存在。
作为心理工作者,我接待过的很多来访者,他们的内心都有种自己也不懂的空虚感。
迷惑、困扰,因此而来的痛苦。他们能非常敏锐地感受到它,却无法识别它,找出它的源头。
生活中他们几乎感受不到乐趣,缺乏动力和激情,没有生命力,体验到的亲密关系也很有限,感受不到“就该如此”的那种充实。
他们没有意识到,过去的他们多么坚定并有意识地割舍了自己最重要的部分,变成另一副样子来“孝顺”照料者以稳固关系。
因为当时认为那更重要。

原生家庭|那些强迫自己迎合父母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
文章插图

只要他们想从自掘的坟墓中挖出一条出路,身体的一套防御机制就会下意识地出来干预,防止他们做出和父母期望不一致的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