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快评 | 用好幼教评估这根指挥棒

教育部15日发布《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以下简称《评估指南》) , 围绕办园方向、保育与安全、教育过程、环境创设、教师队伍五个方面提出了15项关键指标和48个考查要点 。 其中提到 , 严禁用直接测查幼儿能力和发展水平的方式评估幼儿园保教质量 。
幼教评估 , 事关学前教育的发展方向 。 可以说 , 有什么样的幼教评估指挥棒 , 就有什么样的学前教育 。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 , 我国学前教育出现小学化、功利化倾向 , 幼儿园“抢跑”现象屡见不鲜——有的大班幼儿开始学习小学一、二年级课程 , 违反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偏离了学前教育根本方向 ,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 就是幼教评估体系的态度不够鲜明、思路不够清晰 。 鉴于此 , 《评估指南》有的放矢 , 提出“不提前教授小学阶段的课程内容 , 不搞不切实际的特色课程” 。 评估工作对直接测查幼儿能力和发展水平说“不” , 幼儿园也就可以卸下这副担子了 。
学前教育是学校教育、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 , 是一种启蒙教育 , 教育的焦点应更多投射在情商养成而非知识获取上 。 包括爱与温暖 , 对环境的关注和对感觉的培养 , 具有创造性与艺术性的体验 , 自由的、充满想象力的玩耍 , 感恩、敬畏与好奇心 , 快乐、幽默和幸福 , 等等 。 《评估指南》提出一系列关键指标和考查要点 , 充分体现了这一价值取向 。 比如 , 制定并实施与幼儿身体发展相适应的体格锻炼计划 , 保证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 。 从玩中学、在学中玩 , 才能让幼儿习得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 比如快乐能力、责任意识、团结精神等 。
用好质量评估这根指挥棒 , 为幼教事业发展保驾护航 , 不仅要落在评估内容层面 , 还应该体现在评估主体以及结果运用上 。 先说评估主体 , 习惯做法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主导 , 组织相关人士进行评估 , 这种操作方式保证了评估的权威性 , 但在广泛性、客观性上稍嫌不足 , 因此有的地方出台评估办法时 , 引入家长评价 。 从中得到的启示是 ,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 , 可以更加开放、多元 , 甚至让它成为“社会能办好的事” 。
再说结果运用 ,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是手段 , 不是目的 。 评估不仅是评定、评级——对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的评定 , 对幼儿园进行分类定级——更重要的是发现问题、督促整改 , 既为政府决策作依据 , 又为幼儿园办园提供指导和帮助 , 充分发挥督导评估工作应有的监督、指导、激励和导向作用 。
【教育部|快评 | 用好幼教评估这根指挥棒】《评估指南》适时出台 , 学前教育法立法工作全面启动 , 学前教育重要性被提到了新高度 。 各地幼教工作者要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 严格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 不断规范办园行为 , 提高保教质量 , 保障幼儿身心健康 , 快乐成长 。
文/广州日报评论员 练洪洋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采访人员 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