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习惯一旦养成,很难改变,因此当孩子有这些行为时不要迁就

坏习惯一旦养成,很难改变,因此当孩子有这些行为时不要迁就
文章图片
和一位朋友聊天 , 她家4岁的宝宝很是活泼可爱、口齿伶俐 。
只是但凡她妈妈开口说话 , 她必然要打断一番 , 要么表达自己的意见 , 要么诉说自己的想法 , 要么就是想要打断一下罢了 。
朋友有些尴尬 , 匆匆和我道别 。 临走的时候告诉我 , 孩子平日里蛮好 , 自己也能玩得愉快 , 就是一旦自己和别人说话她就会立即开启这种模式 , 也不知道要怎么办才好 。
坏习惯一旦养成,很难改变,因此当孩子有这些行为时不要迁就
文章图片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对“习惯”有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 , 他指出:
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 , 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 , 一个人毕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还清的债务 , 这种债务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 , 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 , 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 。
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 , 同时也是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 。 孩子的有些坏习惯 , 看着可能很小 , 很容易被父母忽视 。 但是一旦养成就需要付出格外多的代价才能改变 。
坏习惯一旦养成,很难改变,因此当孩子有这些行为时不要迁就
文章图片
1、随便打断父母讲话
随便打断别人讲话是一个非常不礼貌的行为 。
对于孩子来讲 , 打断别人 , 可能是当时他的确很兴奋 , 迫不及待地想要和父母来分享;也可能是他不能容忍父母对自己的不理睬 , 想要刷一下存在感;也有可能是被拒绝的次数太多 , 导致孩子的分外脆弱……
因此如果孩子跑过来缠着父母讲话 , 父母可以请先安静地坐一下 , 等自己结束讲话后再交流;如果是在打电话或者和朋友交流 , 不妨提前和孩子达成一致 , 给他安排一些活动或者保持安静不要打扰;总之要让孩子明白 , 只有先保持安静 , 才有可能最终达成自己的目的 。
另外 , 还有专家认为 , 孩子打断父母的讲话 , 还有可能是父母过于沉浸于手机、电脑等各种电子设备使用时间过久导致的 , 因此父母应控制好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 , 及时解决孩子的需求 , 多进行亲子互动 , 有时候 , 眼神的接触、肢体的拥抱或者一个故事 , 就能够安慰到孩子哦!
坏习惯一旦养成,很难改变,因此当孩子有这些行为时不要迁就
文章图片
2、无视父母的讲话
古人说:父母呼 , 应勿缓 。 就是指父母有事情叫孩子 , 孩子要立即回复 , 询问父母有什么需求 。
事实上 , 现在的孩子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不多 , 相反 , 故意漠视家长的讲话 , 置之不理的倒是大有人在 。 为什么会这样呢?
首先父母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 比如唠叨就是让孩子漠视父母讲话的元凶之一 。 父母习惯性不断地重复、提醒自己的要求、指挥 , 久而久之 , 孩子就习惯于被动的服从 , 而不是留心去听父母的话 , 渐渐地还会不理会父母 。
其次父母可以对孩子有所要求 , 比如讲话的时候 , 要求孩子看着你 , 并且有所反应;或者父母尽可能走近孩子 , 言简意赅的发布命令 , 或者直截了当的说出自己的建议 。 这样孩子就很难再漠视父母的话了 。
第三是父母要增加自己讲话的技巧和方法 。 毫无新意的教训、千篇一律的开场白 , 都会让孩子直接对谈话失去兴趣 , 无法集中注意力 。
坏习惯一旦养成,很难改变,因此当孩子有这些行为时不要迁就
文章图片
3、没有得到满足就发脾气或动手
且不说强中更有强中手 , 喜欢动手打人的孩子 , 大多会受到更为惨烈的代价 , 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