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被抱”和“不常被抱”的孩子,长大后3个差异明显

宝宝出生后 , 各种“过来人”就会给宝爸宝妈提供经验 。 有人说 , 孩子出生后 , 不要经常抱 , 让他自己躺在那玩 , 锻炼独立性 。 还有人说 , 孩子哭的时候就尽量抱他 , 不要不理他 , 这对他发育不好 。
“经常被抱”和“不常被抱”的孩子,长大后3个差异明显】那孩子出生后头几个月 , 到底是要多抱 , 还是少抱让他自己躺着呢?咱们一起来探讨下这个问题~
“经常被抱”和“不常被抱”的孩子,长大后3个差异明显
文章图片
一:老人提醒说别多抱孩子
我女儿刚出生时 , 家里老人就告诉我说 , 孩子不要多抱 , 这样会惯着他的 。 以后他容易用哭闹来“要挟”父母 , 抱惯了 , 父母会很累 。
但是 , 出于父母的本能 , 看到孩子难过地哭 , 我们难免想要抱起来哄一哄 。
这抱多了 , 家里人就唠叨了 , 说以后有苦吃 。 孩子抱多了 , 会惯坏他的 , 到时想放下手歇会都难 。
老人本意是好的 , 毕竟 , 怕我们大人受累 。
新生儿到底能不能多抱?我翻阅了不少书 , 也查看了很多资料 , 才发现 , 头几个月 , 多抱抱孩子对娃有不少好处 。
而且 , 经常被抱的孩子 , 和不被抱的孩子 , 长大后差距很大 。
“经常被抱”和“不常被抱”的孩子,长大后3个差异明显
文章图片
二:3个方面存在差异
经常抱孩子 , 和不咋抱孩子 , 对孩子会有什么影响呢?3个方面显差异 。
①大脑发育得更好
孩子出生后 , 他虽然属于“吃了睡 , 睡了吃”的状态 , 但其实 , 他在醒着的时候 , 大脑是在飞速发展的 。
他会不断观察大人的行为 , 听我们说话 , 看周围的环境 。 他通过不断地看、听和适应我们的反应 , 来积累语言词汇 , 并且与大人建立联系 。
所以 , 当我们抱孩子的时候 , 其实也是在跟他互动 。 他会观察周围的新鲜事物 , 增加认知 , 大脑也在不断发育 。
而不常被抱的孩子 , 只会躺在小小的床上 , 盯着天花板 。 他无法学习吸收新的东西 , 也很难听到大人的对话 。 这时候 , 他的大脑几乎处于空白状态 , 发育也就相对缓慢了 。
“经常被抱”和“不常被抱”的孩子,长大后3个差异明显
文章图片
②视力发育得更好
经常被抱的孩子 , 他能去到的地方比较多 , 能看到的东西也多 。 外界对于他来说 , 特别新鲜 。 他会盯着那些五颜六色的东西看个不停 。 而且 , 当周围人或物有响动的时候 , 他还会转过头来去寻找声音源 。
这会促进孩子的视听发展 , 也会让孩子多视角去看外物 。 这有利于孩子的视力发育 。
而不怎么被抱着的孩子 , 他能看到的东西有限 , 甚至很枯燥 。 他就缺乏去探索的兴趣 , 视力也就发育得相对缓慢一些 。
“经常被抱”和“不常被抱”的孩子,长大后3个差异明显
文章图片
③更有安全感
心理学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指出 , 孩子一出生 , 就在寻求安全感和归属感 。
哭声是孩子与父母沟通的方式 。 他哭 , 可能是在告诉父母他饿了、渴了、不舒服了 。 这时候 , 如果父母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 满足他的需求 。 他就会在心里形成这样一种信念:这个世界是值得信赖的 , 我能与照顾我的人建立紧密的联系 。
但如果孩子不常被抱 , 他哭的时候没人敢来理他 。 虽然最后他哭了 , 但他内心却充满恐惧和失望:这个世界是不可信赖的 , 当我有需求的时候 , 没有人会在乎我 。
这两种孩子 , 以后的性格也会不同 。 有安全感的孩子 , 性格更外向活泼 , 勇敢坚强 。 而没有安全感的孩子 , 则对外界充满不信任 , 敏感胆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