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隐形”的错误行为,在悄悄让孩子挑食,你做错了吗?

提到宝宝吃饭难、挑食 , 妈妈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呢?
是宝宝不饿吗?
是饭菜不可口?不好吃?
还是宝宝本身就是一个对味道比较挑剔的小孩呢?
网络上不少文章或者建议 , 提到宝宝挑食首先强调人的味觉喜好和基因有关系 , 举的例子一般是香菜、芹菜这一类气味重的食材 , 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 , 以此来说明挑食属于个人原因 。
如果把挑食=不吃香菜联系起来 , 那是大错特错了 。 挑食是指儿童对食物具有高度选择性 , 是幼儿常见的不良饮食行为问题 。 如果仅仅是无法接受香菜的气味不吃香菜 , 但是其他的蔬菜、肉类等等食物都正常吃 , 这不属于挑食 。
国内外大量实证研究表明 , 父母喂养行为与儿童挑食关系密切 。
今天我们就分享一些关于儿童挑食的内容 , 帮助家长正确认识挑食 , 给出查找影响孩子吃饭原因的方向 。
从我们多年的经验来说 , 并
不是小孩子主动选择挑食 , 而是家长错误的喂养方式造成孩子挑食 。
正好最近在整理资料 , 有一篇发表在2021年6月的《中国儿童保健杂志》上的文章《气质对学龄前儿童家长喂养行为与其子女挑食关系的调节作用》也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
这项研究是通过抽样对6所幼儿园442名3-6岁学龄前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 , 得出结论:
父母某些喂养行为与儿童挑食关系密切 , 且这种关系会因儿童气质中的情绪倾向性而有所不同 。 对于容易生气沮丧的学龄前儿童 , 家长多采用鼓励健康饮食 , 少用以食物为奖励的行为 , 可能有助于减少这类儿童的挑食问题 。
这个研究共列出了6种家长的喂养行为 , 分别是:鼓励健康饮食、饮食内容限制、饮食行为的限制、以食物为奖励、逼迫喂养和监督进食 。
专业术语不容易理解 , 实际上 , 每个家庭中各成员的成长经历不同、受教育经历不同 , 对待孩子吃饭这件事儿上的认知也各不相同 , 这6种喂养行为并不是单一存在在每个家庭中的 , 家长往往是今天看孩子吃得很好 , 没有任何表示 , 在孩子因为种种原因不好好吃饭的时候 , 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 , 例如常见的“饥饿疗法”(饮食内容限制)、大勺喂(逼迫喂养)、把饭吃光奖励小零食(以食物为奖励)等等 , 一种方法无效 , 就采取另一种方法 。
喂养行为和孩子的进食行为关系密切 。 比如父母鼓励健康饮食 , 会降低孩子挑食的几率 。
家长们往往都有这个健康饮食的意识 , 但是什么样的一餐是健康饮食?怎么做才是健康的一餐?家长一般没有概念 , 或者标准不统一 。 最简单的认识就是一餐中有菜有肉有鱼虾 , 饭后给个水果就是健康的一餐 。 但是从我们专业的角度来看 , 根据中国营养协会和中国营养协会妇幼分会推荐的不同年龄的平衡膳食宝塔作为标准来制作的三餐 , 是健康饮食 。
这些“隐形”的错误行为,在悄悄让孩子挑食,你做错了吗?
文章图片
这些“隐形”的错误行为,在悄悄让孩子挑食,你做错了吗?
文章图片
我们工作中常见的是家长大概扫一眼膳食宝塔 , 告诉我们自己平常就是这样给孩子吃的 。 但是仔细做饮食回顾的时候 , 最近三天没有一天是能够达到这个标准的 。 而其中最大的问题 , 大多是蔬菜严重不足和水果超标 。
这些“隐形”的错误行为,在悄悄让孩子挑食,你做错了吗?
文章图片
这些“隐形”的错误行为,在悄悄让孩子挑食,你做错了吗?
文章图片
这些“隐形”的错误行为,在悄悄让孩子挑食,你做错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