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红素|“00后”妈妈割肝救子 华西ICU长大的“黄金”宝贝出院了

封面新闻采访人员 宁芝
2月21日,在华西小儿ICU和小儿外科长大的“黄金”宝贝小君泳终于出院了。
入院时只有8个月大,出院时已将近1岁,小君泳在小儿ICU足足住了90天。他的两次生命都是妈妈给的:第一次,是出生的时候;第二次,年轻勇敢的“00后”妈妈毫不犹豫地捐出了自己的部分肝脏,挽救了重度胆汁淤积、慢性肝衰竭的他。
胆红素|“00后”妈妈割肝救子 华西ICU长大的“黄金”宝贝出院了
文章插图
【 胆红素|“00后”妈妈割肝救子 华西ICU长大的“黄金”宝贝出院了】小君泳逐渐康复
这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肝移植团队成功完成的又一例亲体小儿肝移植手术,这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ICU团队悉心呵护出院的又一个可爱的宝贝。
华西多学科会诊全面评估
小君泳出生在广西,是一个27周出生的早产宝宝,一出生就住进了保温箱。后因黄疸一直不消退,胆红素持续升高,被医生诊断为“重度胆汁淤积”。天天打点滴以至于小手都肿了;不喝奶导致低血糖,就用鼻饲管喂奶……看着小小年纪的他承受的这一切,小君泳的妈妈焦急万分。
先后辗转南宁、上海等多家医院住院治疗,经过多种退黄治疗手段,黄疸症状不仅没有缓解,小君泳的肚子反而逐渐膨隆起来,“慢性肝衰竭”成为了他的另一个严重诊断。肝移植成为抢救他生命的最后唯一的选择。
胆红素|“00后”妈妈割肝救子 华西ICU长大的“黄金”宝贝出院了
文章插图
小君泳手术前
经过多方打听和咨询,小君泳的妈妈联系上了华西医院小儿肝移植团队,带着小君泳来到了成都。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多次进行血浆置换(人工肝)治疗后,于2021年11月11日入住华西医院小儿ICU进行肝移植术前监护和治疗。
入院时,小君泳的总胆红素达到了916μmol/L。916 μmol/L是什么概念呢?血清胆红素的正常上限是23μmol/L,超过51μmol/L就意味着肝脏明显受损,小君泳的胆红素指标达到了正常上限的近40倍。
一般来说,常见的重度黄疸病人胆红素的指标在200-400之间,超过500就很罕见。超高指标,意味着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功能受损,且可能影响肾脏、大脑等其他器官的功能发育。
“全身金黄”、发育不好,身高体重以及营养状态都要比同龄孩子差……来到小儿ICU时,小君泳由于肝功能衰竭,导致胆汁淤积、胆红素高、凝血功能紊乱、白蛋白低、腹腔积液、电解质紊乱等,同时伴有腹部膨隆、呼吸急促等诸多问题。
胆红素|“00后”妈妈割肝救子 华西ICU长大的“黄金”宝贝出院了
文章插图
多学科会诊
为了更好地完善术前准备,11月16日,小儿ICU联合华西医院小儿外科、肝脏外科、麻醉科,以及华西第二医院感染科、遗传代谢科开展了第一次院际多学科会诊,从各自专业的角度对小君泳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估。
幸运的是,小君泳通过了肝移植术前风险评估。
勇敢妈妈割肝救子
小君泳登记了外肝捐献,但是却一直没有合适的肝源,然而小君泳的情况却不容乐观,肝移植迫在眉睫。一直带着孩子到处求医问诊,小君泳的妈妈决定割肝救子。
11月20日,小君泳的妈妈接受了腔镜微创供肝切取手术;小君泳在全麻下完成了“同种亲体肝移植+肝动脉重建+腔静脉吻合+门静脉吻合+胆管成形+胆囊切除+肠粘连松解术+脐疝修补术”手术。手术顺利完成,小君泳带着气管插管回到了小儿ICU;小君泳的妈妈也恢复良好。
据悉,与成人全肝移植相比,小儿肝移植的医疗护理难度更大。小君泳年龄小、体重轻,快速进展到肝衰竭,术后反复腹胀,又面临多次气管插管、喂养困难。除了撤离机械通气以外,抗感染、免疫治疗、营养支持,体位变换、镇痛镇静、管道留置、用药安全及疗效等各种问题都要统筹考虑,每一个问题都要充分的评估与权衡后才能做出当下最优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