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教孩子的四个层次,你在哪一层?

01
对孩子不放心的父母 , 用嘴管
“你连大学都考不上 , 还不想听我安排 。 ”
这是热播剧《小敏家》中 , 秦海璐饰演的李萍 , 叨叨女儿佳佳的一句话 。
起因是佳佳不愿去办留学签证 , 妈妈李萍开始机关枪似的说教 , 佳佳烦躁地躲在房间里不出来 , 还和妈妈顶起嘴来:“我就是不想出国 , 不想听你安排” 。
面对叛逆的女儿 , 李萍很生气 , 她责怪女儿不懂事 , 又没完没了地唠叨起来:
“你现在就是不用考 , 我也知道结果 , 就你那分 , 还能考上大学?你还放话要考央美 , 以后别这样说了 , 我可丢不起这人 。 ”
不可否认 , 李萍是爱孩子的 , 可她唠叨的话 , 佳佳根本就听不进去 , 反而很烦妈妈 。
李萍和现实生活中的很多父母一样 , 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 , 通过唠叨来管教孩子 , 希望孩子能够听话 。
李玫瑾教授就曾说过:针对孩子的任性行为不要说教 , 同样 , 针对孩子的犯错行为也不要说教 , 因为说教对孩子来说是噪音 。
讲道理不是不对 , 但是父母讲道理 , 唠叨说教 , 只是给孩子片面灌输 , 而不是与孩子进行真诚的沟通 。
让孩子会觉得“我不够好”“我不值得爱” , 才需要父母反复提醒 。 孩子在听“唠叨”的过程中 , 负面情绪会灌入心里 。
父母的唠叨 , 对孩子而言是一份带刺的爱 。
孩子感受到的是父母的不信任 , 而不是爱的温度 。 父母说得越多 , 孩子就越想逃离 。
与其一张嘴就让孩子厌烦 , 不如学会“闭嘴” 。 避开锋芒 , 改变沟通方式 , 少一点唠叨和指责 , 多一点信任和理解 , 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 。
管教孩子的四个层次,你在哪一层?】父母的管教方式也有高下之分 。 除了用嘴管之外 , 还有三个层次 。
管教孩子的四个层次,你在哪一层?
文章图片
02
过于关注孩子的父母 , 用眼管
最近 , 我发现8岁的儿子竟然迷恋上了网络游戏 , 每天吃完饭后 , 就悄悄躲在房间里玩游戏 。
我把手机夺了过去 , 瞪着他说:“别打游戏 , ”儿子从我的眼神中感觉到怒意 , 孩子看见我就像看见仇人一样 , 充满了怨气 。
我内心很着急 , 提醒自己即使再生气 , 也一定要忍住 。
与儿子沟通时 , 我用温柔的目光注视着儿子 , 在我观察了儿子一个礼拜之后 , 他才向我敞开了心扉 。
“我学习成绩不好 , 简单的题都不会做 , 你们总说我笨 , 但是在游戏世界里 , 别人都很崇拜我 , 觉得我很厉害 , 我渴望被人认可 。 ”
儿子的话 , 让我心惊!他之所以沉迷于网络游戏 , 是因为在虚拟的游戏里边能获得很强的认同感 。
我不再像以前一样给他施加压力 , 逼着他每次考前十名 。
当儿子学习取得进步的时候 , 我会对他说:“你很努力 , 你在……方面与之前相比取得了很大进步” , 赞扬孩子做得好的具体细节;
当儿子遇到困难的时候 , 我会对他说:“我知道这很难 , 我们一起想办法” , 帮孩子分析问题出在哪儿 。
多给予孩子接纳和鼓励 , 经过一段时间之后 , 孩子逐渐有了自我认同感 , 不再沉迷网络游戏 。
心理学家发现 , 在交流中语言所占比重为7% , 声调占了37% , 而眼神和肢体动作所占比重却高达56% , 其中 , 眼神是最重要的交流方式 。
但是 , 很多时候 , 我们常常忽视与孩子的眼神交流 , 更多采用的是肢体的惩罚 , 语言的指责 , 有时还过于密切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 , 这些不正确的做法只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