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美儿童心理学家:每个自信发光的孩子身后,父母都在铆足劲满足这3项底层需求( 三 )


德国心理医生斯蒂芬妮·斯塔尔在著作中提到:自信的人接受自己的弱点,相反,不自信的人不接受自己的弱点,他们把弱点看得很重,会掩盖自己的弱点,不让其他人知道 。不自信的人总是盯着自己的弱点,他们觉得自己和想成为的人之间存在很大差距 。
所以说,摆脱自卑的关键,在于放弃对自我的关注 。真正的自我接纳意味着不再追问:我看起来是不是足够好?也就是说,当孩子不再关注“我是否足够好”这个问题时,才能够建立真正的自信 。
此外,值得家长关注的是,除了个体差异外,孩子的成长总体上存在着一般趋势 。
比如,16岁之前,孩子对自我的评价摇摆不定;过了16岁之后,孩子对自我的评价会趋于稳固 。再比如,青春期的孩子,会高度关注自我,这会引起孩子的自我接纳水平,在一段时间下降 。
亲子关系|美儿童心理学家:每个自信发光的孩子身后,父母都在铆足劲满足这3项底层需求
文章图片
亲子关系|美儿童心理学家:每个自信发光的孩子身后,父母都在铆足劲满足这3项底层需求
文章图片
孩子如何实现真正的自信?
满足这三项基本心理需求
如何帮助孩子超越自卑,迈向通往自信的正确道路呢?
罗彻斯特大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学教授理查德·瑞安(Richard Ryan),经研究表明,只要家长满足孩子心理上的三项基本需求——联结、能力和选择,孩子就不会总沉浸在自我评价中,反复质疑自身的价值 。
· 联结:帮助孩子建立牢固、满意的人际关系;
· 能力:鼓励孩子坚持努力,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不过分追求“完美主义”;
· 选择:帮助孩子学会做决定,明确个人的价值选择 。
换句话说,当这三方面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孩子就会全身心投入学习生活,自然无暇顾及自我评价,这样他才能开始接纳真实的自我,超越自卑,走向自信 。
具体如何做到呢?艾琳·肯尼迪在《学会自我接纳》中分别展开说明,手把手地告诉家长,怎样拥有如同冬奥运动员那样,闪着自信光芒的同款娃 。
亲子关系|美儿童心理学家:每个自信发光的孩子身后,父母都在铆足劲满足这3项底层需求
文章图片
01
建立联结:维系有温度的亲子关系
教会孩子处理人际关系,是家长最重要的养育任务之一 。
与此同时,亲子间的情感联结,也是孩子实现自我接纳的基础 。亲子关系作为孩子最早拥有的人际关系,这就要求家长既要给孩子关爱,也要设定界限 。
作为儿童和家庭临床心理学家,艾琳·肯尼迪对此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 。她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坚持两条指导性原则:


  • 其一,是让孩子承认自己的坏行为,对孩子没有帮助;

  • 其二,是孩子不能从痛苦中学习,而只能从正确的行为中学习 。

这两条原则启发着我们,面对孩子做错事情,家长应尽量采取平和的态度回应,帮助孩子吸取教训继续前行,而不是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 。
就算家长一时没控制住,对孩子说了或做了令自己后悔的行为后,也要着眼于将来如何能够做得更好 。
亲子关系|美儿童心理学家:每个自信发光的孩子身后,父母都在铆足劲满足这3项底层需求
文章图片
此外,家长还可以用“成长型语言”,主动对孩子表达善意 。比如:“这个题目真让人头疼,而你一直坚持到现在,你面对困难越来越有毅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