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美儿童心理学家:每个自信发光的孩子身后,父母都在铆足劲满足这3项底层需求( 四 )


这种“成长型语言”——把观察到的行为与孩子的成长结合起来的沟通方式,对不自信的孩子尤其管用 。一方面,帮助孩子不过分钻牛角尖,不过度自责;另一方面,还让孩子看到了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
这样一来,过去的失败和错误,都显得不重要了,因为“成长型语言”使孩子深切感受到了,爱与希望共在,自信的力量也随之而生 。
02
提高能力:能力是暂时的,成长是终身的
环顾周围不自信的孩子,通常缺乏一种品质,这种品质被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副教授安吉拉·达克沃斯(Angela Duckworth)称之为坚毅,即“为了实现长远目标而表现出的毅力和热情” 。
为什么缺乏?因为不自信的孩子,面对一项重要的任务时,背负着双倍的压力与痛苦——除了显而易见的,努力奋斗所带来的痛苦之外,他们认为自己之所以需要努力奋斗,是由于自己能力低下 。这样负面的自我关注及评判下,使得他们坚持起来犹为困难 。
所以,为了让孩子变得自信阳光,家长既要告诉孩子应该具备坚毅力,同时还要让他明白:能力缺乏的挣扎状态,是暂时且不可避免的,这也是他正在成长的表现,并不是因为能力低下 。
亲子关系|美儿童心理学家:每个自信发光的孩子身后,父母都在铆足劲满足这3项底层需求
文章图片
另外,家长还需要让孩子看到,现状与目标之间的实现路径 。
从现状入手,家长要引导孩子把关注点放在具体任务的做事方法上,帮助不自信的孩子将注意力转移到,努力完成任务的方向上来 。
而从目标来看,家长要想方设法为目标的重要性“降级”,这样事情才不会显得不堪重负,超过孩子的心理承受范围 。
比如,可以试着用一些限定词,“现在这个时候”“在那种情况下”,将孩子的感受与一些临时性的情况联系在一起 。
长此以往,孩子逐渐就会体悟到:从表面上看,天鹅优雅地划过水面,但在水面下正疯狂地划着 。而实际上,自己也是天鹅的一份子 。
亲子关系|美儿童心理学家:每个自信发光的孩子身后,父母都在铆足劲满足这3项底层需求
文章图片
03
学会选择:突破“反刍性沉思”的思想循环
对不自信的孩子来说,每次做决定和采取行动时,总会陷入反复纠结和犹疑不已,这样的反刍性沉思中 。此时,孩子看似波澜不惊的表象下,压抑着汹涌不已的内心 。
而这种情况下的“三思而后行”,不仅降低了孩子自我接纳的程度,更不利于做出正确选择解决问题 。从某种程度来说,摆脱反刍性沉思的桎梏,是让孩子学会选择的关键 。
艾琳·肯尼迪认为:小学时期是让孩子认清反刍性沉思的危害、引导孩子采取其他处理方式的最佳时期 。家长可以用转笼里跑个不停的老鼠打比方,让孩子意识到反刍性沉思是“原地踏步”,做的是白费力气的无用功 。
亲子关系|美儿童心理学家:每个自信发光的孩子身后,父母都在铆足劲满足这3项底层需求
文章图片
有了这一层面的认知,家长引导孩子学会正确选择,各种方法实施起来才会顺畅得多:
· 学会提问:家长问一些具有明确目标的问题,引导孩子着眼解决问题——应当如何开始?下一步可以做什么?可以从中学到什么?
· 消除有关决策流程的迷思:比如:为了做决定,我需要不停地分析这件事情;如果做了选择,结果我完全不可承受的 。如果家长觉察孩子有类似的误解,要有意识地纠正过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