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为什么剖腹产的孩子更容易“感统失调”?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 , 有些问题常常让家长困惑不已:
孩子喜欢发脾气 , 爱哭 , 爱闹 , 在小团体中人人避而远之;在家是大老虎 , 出门变成小松鼠 , 遇到生人就害怕 , 不敢尝试新鲜的事物;总是招惹到其他人 , 常常弄得别人不开心 , 容易遭到团队的排挤……
警惕!为什么剖腹产的孩子更容易“感统失调”?
文章图片
孩子出现以上情况 , 是因为感统失调中的触觉失调所致!而大部分家长不知道的是 , 孩子的出生方式也会影响孩子的感觉统合发育 。
产科专家有个形象的比喻:顺产的宝宝是“由门而来” , 剖腹产的宝宝则是“破墙而出” 。
一、顺产
在产道分娩的过程中 , 胎儿必须主动地通过狭窄而屈曲的产道 , 这些刺激信息通过胎儿外周的感觉神经传入到中枢神经系统 , 经过大脑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加工、整合后发出指令 , 令胎儿整个身体以最佳的姿势适应产道各个平面的不同形态 , 顺应产轴曲线而下 , 最终分娩而出 。
在分娩过程中 , 胎儿接受了人类最早的、也是最重要的、强有力的、大约2个小时的触觉、本体觉和前庭觉得体验和学习的过程 , 这也是胎儿第一次主动参与的“感觉统合”训练 。
警惕!为什么剖腹产的孩子更容易“感统失调”?
文章图片
二、剖腹产
剖腹产属于一种干预性的分娩 , 没有胎儿的主动参与 , 完全是被动地在短时间内被迅速分娩出 。
剖腹产的婴儿没有分娩过程中被挤压的经历 , 没有感受这些必要的感觉刺激 , 大脑与胎儿的机体所发生的各种动作也没有机会进行整合和反馈 , 因此失去了人生中最早的感觉学习和第一次的“感觉统合”训练 , 皮肤的触觉也没有被唤醒 。
因此剖腹产的婴儿生下来就在感觉统合训练方面存在着先天不足 。
皮肤触觉在早期训练不足 , 会对外界刺激特别敏感 , 影响情绪的稳定性 , 就会造成最上面说的问题 。
警惕!为什么剖腹产的孩子更容易“感统失调”?
文章图片
那么剖腹产出生的孩子如何进行后天的触觉训练呢?生活中一些简单有趣的小游戏 , 都能起到辅助改善触觉失调的作用 , 快陪孩子玩起来吧!
1、猜字游戏
警惕!为什么剖腹产的孩子更容易“感统失调”?】和孩子围成一排坐下 , 闭上眼睛 , 然后在孩子手心写字 , 让孩子猜猜这是什么字 。 或者让孩子背转身 , 写在背上让孩子猜 , 字可以从简单到复杂 。
警惕!为什么剖腹产的孩子更容易“感统失调”?
文章图片
2、挠痒痒
让宝宝平躺在床上或者软垫上 , 家长从宝宝的颈部开始挠痒痒 , 逐渐往下 , 到胸部、腋下、腹部、脚底等 , 可以一边挠痒痒一边问宝宝被挠部位的名称 , 通过游戏增强宝宝对身体各部位触感的体验 。
游戏的时候家长要注意根据宝宝的承受度控制力量 , 由轻到重 , 以宝宝接受为宜 , 注意不要睡前玩哦 , 以免宝宝太兴奋睡不着 。
警惕!为什么剖腹产的孩子更容易“感统失调”?
文章图片
3、毛毛虫包裹
准备一条浴巾或者大布块 , 让宝贝躺着上面 , 慢慢地将宝贝包裹起来 , 注意松紧适度 , 太松宝宝没有体验感 , 太紧容易伤到宝宝 。
把宝贝整个包裹起来后 , 轻轻地按摩“毛毛虫”全身 , 再慢慢地拉住毛巾往回滚 , 让孩子脱落毛巾 , 通过游戏强化孩子身体各部位的触觉感受 。
警惕!为什么剖腹产的孩子更容易“感统失调”?